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建动态

明光靶向施策 精准发力 破解社会组织党建“五难”

日期:2021-12-07 浏览:

近年来,明光市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像“过日子一样”抓社会组织党建,有效解决社会组织党建“五难”问题,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组织发展“双促进”,党建工作水平与服务能力“双提升”。

一、打好“主动仗”,全力破解组建巩固难

一是查实“清”的家底。2019年,开展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摸清家底,做到社会组织负责人情况清、运行情况清、职工队伍情况清、党员队伍建设清、党组织建立情况清等“五清”。当时实有社会组织150家,从业人员1092人,党员人数210人,组建党组织20个、组建率46%。

二是加大的力度。全面清理常年不开展活动、名存实亡的“僵尸型”、“空壳”类社会组织,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限期停止活动、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近两年来,注销登记社会组织36家、撤销登记8家、限期停止活动3家、行政警告6家,撤销已成立的党组织5家。

三是创新的路径。坚持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创新设立“功能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成立实体性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依托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实施兜底管理,统一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努力做到党的工作全覆盖。目前,我市106家社会组织通过“单建”“联建”“功能型”党支部等方式,建立党组织40个、组建率达83%。成立全省首家社会组织综合团委,设立团总支1个、团支部16个。

二、激发“主动性”,着力破解作用发挥难

一是抓示范引领。按照“打造一个点、连建一条线、带动一个面”的思路,在城区依托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建设社会组织党组织孵化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党建培训等支持;在乡镇街道分“南中北”三个片区,培育社会组织党组织,形成全域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培育发展实体型会计学会党支部、“功能型”诗词学会党支部等“样板党支部”。

二是抓指导推进。落实社会组织负责人任前公示及评先评优事先征求意见制度,采取“1+1”方式,确保每个社会组织党支部都有行业主管部门或属地基层党(工)委班子成员联系指导,定期组织社会组织党支部、党员参加行业主管单位活动,专题调研和督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19个。

三是抓宣传引导。利用社会组织成立、换届大会、开展活动等时机,宣传党建工作政策和要求。对非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了解思想动态,积极争取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合理设置工作载体,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会员单位利用LED屏、橱窗等多种形式宣传社会组织党建内容,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有效开展宣传活动。

三、锻造“主力军”,致力破解日常管理难

一是创新1+N+X党建工作模式。即“1个社会组织综合党委+N个行业主管单位+X个党建指导员”,以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为主心骨,各行业主管单位协调配合、派驻56名党建工作指导员,统筹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二是建立三纳入一提升制度。即,把党建工作纳入社会组织章程内容,作为开展业务活动的行动准则;将党建工作纳入年度检查;将党建工作纳入年度评先评优;提升社会组织党建评估指标比重,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的分值由50分提升至100分。

三是健全两培四有机制。鼓励社会组织把优秀会员和职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管理骨干和岗位能手,先后发展6名优秀会员和职工党员,培养17名党员成为业务骨干。同时,突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在重大事项中做到“参与决策有支部、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

四、唱响“主旋律”,奋力破解活动开展难

一是从严格组织活动抓起。探索“线上+线下”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2019年以来,开展线上“三会一课”13次、组织生活会3次;组建“线下”党员志愿服务队11支,开展微服务、微公益、微心愿“三微”活动70余次。

二是从规范三亮活动抓起。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开展“三亮”(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活动,设置“党员示范岗”,推出党员“阳光承诺”,105名党员承诺践诺284件事项。组织开展评选社会组织疫情防控最美逆行党员25人、优秀党组织5个。明光市搏击协会等6家社会组织获评“明光市文明单位”、明光惠明医院等2家社会组织获评“滁州市文明单位”。

三是从服务大局抓起。在脱贫攻坚上,在全省率先成立“明光市社会扶贫联合会”,各类社会组织累计捐款捐物230多万元。在乡村振兴上,社会组织发出“党建引领村社联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倡议,筹集资金16万元,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疫情防控上,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组织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主动请缨、英勇参战。其中,慈善协会党支部募捐款物166万元,位列滁州市第一名。嘉禾社工服务中心为返乡隔离人员,采买生活用品、药品2600余次。在防汛抗洪上,苏堤大坝告急,建筑业协会党支部连夜组织民工1200余人次驰援抢险;慈善协会党支部开展募捐,募集抗洪救灾资金65万元。河南洪涝灾害,蓝天救援队党支部暴雨中转移受灾群众600多名。在文明创建上,106家社会组织深入16个文明创建片区,参与网格化管理,开展文明创建“双百”行动、“创建有我、创建在我”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

五、把握“主动权”,努力破解工作保障难

一是强化阵地保障。投入财政资金30万元,高标准打造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党建阵地,引导3家社会组织党支部入驻,无偿提供办公场所进行孵化,统一社会组织党建标识,提升整体党建水平。

二是强化能力保障。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支部,实施兜底培养和发展党员,创办全省首家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党校,举办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员培训班5期、培训党员233人次,开展“社会组织小书记、党史学习大舞台”主题党史学习教育活动9次。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协调2名事业编制人员、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专职负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持续落实“五抓五送”,通过专项列支、资源整合、社会赞助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开展党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