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各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市动态

安徽省粮食行业协会先进事迹

日期:2011-03-30 浏览:

 

安徽省粮食行业协会在省粮食局党组的领导下,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省民政厅的指导性,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粮食工作中心任务和协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有为求有位,以自律求自强,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稳步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发挥服务、自律、监督、协调作用。连续数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全国粮食行业先进协会”。200310月被省民政厅授予安徽省先进社会团体。200412月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是全国粮食行业唯一的当选协会。2007年获安徽省示范协会称号。

一、围绕中心,建言献策,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

紧紧围绕省局大力开展粮食产业化工作,配合省局实施粮食订单“3221”工程、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的“662”强龙工程和正在实施的“518提升工程”,全力当好参谋和助手,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些工作:

1、搜集信息,摸清情况,参与编制粮食产业发展规划。从2001年起,先后组织专家编写制定了《安徽省优质粮产业化发展规划》、《安徽省优质油产业化发展规划》、《安徽省粮油工业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安徽省粮食产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加快我省粮油工业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布局,培育龙头,促进粮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开展调研,理论先导,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2004年,撰写的《主产区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论文荣获国家粮食局优秀软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对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等十多篇论文获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优秀论文奖励。积极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粮经学会协作会论文交流,并于200710月成功主办了华东六省一市粮食经济学会第十八届协作会。我省参会论文《关于放心粮油工程的认识和建议》获好评。

3、培育龙头,参与评审,积极争取粮食龙头份额。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级重点龙头份额。2007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8家增加到12家,占安徽省国家级龙头企业的50%;二是争取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审份额。2008年获省级龙头123家,均占全省30%,列全省十大主导产业之首;三是配合省局开展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审工作,评出162家龙头企业和30家粮食产业化行业排头兵。

4、选准项目,多方争取,全力引导精深加工。建立项目库,为企业提供项目咨询,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如稼仙米业投资新建万吨无菌方便米饭和正在筹建的米蛋白项目,年新增产值近5亿元;家乐米业利用稻壳开发生物质炭、草酸醋液、发电等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巢湖富硒香米业的项目进入了2005年度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大平集团菜籽脱皮冷榨项目列入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皖王集团新上日产10吨的大馍生产线;良夫集团年产10万吨挂面生产线;越宜酒业年产6万吨黄酒项目;瑞福祥食品公司30万吨小麦精深加工循环经济项目;燕之坊将成为华中最大的粗粮深加工企业;大平工贸集团、金润米业等一大批企业新上米糠规模浸出和毛油集中精炼项目投产等等。这些深加工项目的建设,为我省粮油加工企业今后的科学发展开辟了新路子。

5、多年来,协助省局积极开展粮食产业化工作,发展优质粮食订单,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带动农民增收。仅2008年优质粮油订单3445万亩,加价收购为农户增收13亿元。

二、提供服务,维护权益,全方位为会员企业服务

几年来,协会工作立足大粮食、大流通、大市场,贯彻“服务、自律、协调、监督”方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会员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努力将协会办成会员企业之家和会员娘家。

1、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环境。积极与财政、农委、科技、质检、农发行、农行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全力协调,努力为粮食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研究政策,争取扶持资金。一是为会员企业争取农发行贷款。三年来积极向农发行推荐230个粮油精深项目,申请中长期贷款15亿元,协调农发行为龙头企业发放粮食收购贷款60亿元。二是争取财政贴息。20052008四年间,配合省局推荐粮油类龙头企业争取财政贴息项目52个,争取贴息资金7100万元。三是参与农副产品进超市工程。2007年为19家企业争取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资金95万元。四是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工程,2007年、2008年共安排粮油重点项目38个,总投资1240万元。五是积极推荐申报国家发改委食用植物油加工项目10个,投资补助4860万元。

3、实施品牌战略,争取名牌,叫响品牌。通过召开品牌辅导会、邀请专家会诊企业和培训等形式,为企业申报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经过不懈努力,新锦丰方便面、丰大面条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大平集团等6家企业生产的粮油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填补了我省粮油工业的一项空白;安徽名牌称号60个、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202个、绿色食品227个、著名商标175个。目前我省粮油类名优品牌均在全省农业类中占居首位。安徽粮油产品在中国市场有了一定知名度。

4、开展交流培训,引领企业发展。一是组织出国考察。五年来共组织8180人次,赴欧美澳新日韩进行考察学习。二是组织省外参观学习。先后组织各市粮食局和一批龙头企业负责人考察山东、河南、江苏等粮油企业学习。三是不定期举办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论坛、形势分析会,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分析粮油市场形势,讲授粮油专业技术,宣传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升级提供服务。2003年组织召开“全国碾米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2004年首次举办了粮油企业发展论坛;连续5年在新一轮油菜籽登场前夕,召开油脂形势分析会;2008年召开面粉加工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小麦形势分析会。四是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组织人员参加粮食拍卖从业人员培训、组织会员企业参加“2005年佐竹现代大米加工技术研讨、组织召开稻壳发电技术推介现场会、举办稻壳发电技术推介会,通过活动,提高人员素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稻壳发电得到了省人大季坤森副主任和国家粮食局的高度关注,并向国务院建议将我省稻壳发电列为试点省。

5、维护合法权益,调查澄清事实。多年来,协会在做好“放心粮油”日常监管、抓好行业自律的同时,针对一些涉及会员企业的质量事件积极应对,调查核实,公布真相,及时处理,全力维护会员合法权益。2003年,有关媒体报道我省凤阳“御膳牌”麻油、和县“和青牌”麻油等“放心粮油”产品在浙江市场抽检不合格,我们立即与有关方面进行联系查证,结果两者均为被他人冒牌。针对《粮油市场报》报道的“合肥面粉增白剂超标严重”问题,我们与合肥市工商局联合进行了检查,未发现严重超标生产厂家中有我们的会员企业。两次事件的登报澄清,有力地维护了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让会员企业真正找到了娘家的感觉,协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6、抗震救灾、奉献爱心。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省粮食行业协会迅速召开紧急会议、下发文件、组织捐款、缴纳特殊党费、开展厉行节约、支援抗震救灾、为灾区捐赠过冬衣被。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粮食行业统捐款总数达682.3万元,其中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四川灾区捐款达460万元。根据省政府指示,协助省局紧急组织援助四川地震灾区1万吨大米,省粮食行业协会精心组织20多家龙头企业加班加点组织生产、紧急运送,两周内以最快的速度,将160节火车皮大米保质保量运到四川灾区并发放到灾民手中,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开拓市场,展示展销,树立安徽形象

99年以来,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展示活动。我们先后组织粮食企业参加中国粮油精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会8次。此外,还组织参加了无锡、成都、南宁、宁夏、南昌、衢州、盘锦和海峡两岸全国性产销衔接粮展交易会。由于粮食行业协会组织精心,参展企业努力,安徽展团连续八次荣获组委会颁发的组织奖、优秀展出奖、优秀联络员奖。组织安徽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先后在合肥、芜湖举办三届安徽粮油精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会。三次展示交易会共设展位297,参展企业481,参展产品达15大类1605,现场交易17.32万吨,成交额1.67亿元,合同成交76万吨。2008年在合肥市体育馆举办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安徽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成果暨第四届安徽粮油精品展示展销会,共安排展位108个,到会企业多达210家,参展粮油产品多达839个, 95%以上品种均为名优产品。

四、扎实推进“放心粮油”工程  确保粮油食品安全

    1、大力宣传“放心粮油工程”。2003年底,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放心粮油宣传月”活动。省粮食局、省粮食行业协会在合肥举办了隆重的活动典礼,通过“印发一份宣传材料、悬挂一条横幅、设立一张咨询台、组织一次展销、开展一次宣传报道”等“五个一”形式,积极组织开展“放心粮油宣传月”活动。2005年元旦春节期间,又组织开展了“放心粮油进农村” 宣传活动。两次活动宣传了粮油品牌,提高了“放心粮油工程”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普及了粮油科学知识,净化了粮油市场环境,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好评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2、认真开展 “放心粮油”评审工作。严格按照评审程序和条件要求,组织企业参加全国“放心粮油”“放心粮店”评审、独立开展安徽省“放心粮油”“放心粮店”评审活动。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推荐六个批次149个产品参加全国的“放心粮油”、“放心粮店”的评审。我省81家企业128个产品获评全国“放心粮油”、10家粮油销售店获全国“放心粮店”称号。其后共组织开展了4批安徽省“放心粮油”“放心粮店”评审活动,共有105个产品、11家粮油销售店获安徽省“放心粮油”、“放心粮店”称号。

3、严格做好“放心粮油”复审和监管工作。为加强行业自律,努力营造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和企业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组织开展了安徽省第一批、第二批,全国第一至三批“放心粮油”的复审工作。经严格把关,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产品延长有效期,对20余家没有通过年检的企业产品取消“放心粮油”称号。通过复审和监管,既确保了每一个“放心粮油”名副其实,真正让消费者放心,维护了“放心粮油”的严肃性、权威性。

4 强化质量管理,确保粮油食品安全。去年三鹿奶粉质量事件曝光后,我们以省局和粮食行业协会名义立即下发文件,强调食品安全无小事,进一步规范了我省粮油市场,确保了粮油食品质量和安全,受到了社会的肯定,《粮油市场报》多次在头版头条报道我省“放心粮油”情况。

5、大力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建设城市连锁店和农村服务社,把“放心粮油”产品送进城乡千家万户,让消费者放心。目前已建设城市连锁店2439家,农村服务社2230家,初步形成了遍布城乡放心粮油销售服务网络。

五、重点抓好粮油行业“信用工程”评审工作

2008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开展粮油行业信用评价工作,我协会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粮油企业申报。经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第三方评价机构严格评价,我省安徽皖王面粉集团等8家企业获得AAA级信用等级;凤阳县凤宝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AA级信用等级。以上11家企业获得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诚信粮油企业”称号,占总数的15.5%

六、强身健体,健全网络,协会工作渠道不断畅通和加强

1、基层协会快速发展,工作网络逐步健全。省协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持续督导市县各级成立行业中介组织。2005年,六安、淮南、合肥、淮北、巢湖五市相继成立了市级粮食行业协会。含山、凤台、望江、萧县、金寨、金安等六县区成立了县级协会。巢湖市协会、芜湖县协会还分别成立了分支机构。目前,省市县协会、专业协会已发展至89家,其中省协会及分会4家,市级协会15家,县级协会37家。市县级粮油专业协会33家。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省市县三级协会网络。

2、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协会组织的整体效能逐步显现。2005年,省行业协会大米分会开通了安徽大米网。面粉分会开展生产技术咨询12次,为会员单位培训操作工人20余人次。油脂分会建立安徽油脂网,为会员企业提供了网上宣传平台。黄山市粮食行业协会全年编发了15期简报,组织开展了粮食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巢湖市粮食行业协会在晚稻收购期间召开县粮食局、各龙头企业和部分购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加强信息交流,并就晚稻收购质量、价格等方面达成备忘录。谯城区14家面粉企业成立的面粉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实行四统一,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恶性竞争,维护了市场秩序,促进了良性发展。

七、服务读者,推进工作,《安徽粮食》刊物面貌持续出新

近年来,不断改进《安徽粮食》编辑工作,《安徽粮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由黑白版改为套彩,努力提高刊物质量,增强刊物的专业性、权威性、可读性。一是正确把握办刊宗旨,明确刊物发展方向。《安徽粮食》作为我省粮食行业的重要窗口和喉舌,积极宣传党中央和省关于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全省粮食工作的中心任务,进行宣传报道。二是着力打造品牌栏目,努力提高刊物质量。以快速传递信息,增强刊物可读性。三是强化通讯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稿源质量。通过经常联系调动通讯员,不断增强刊物凝聚力。2004,根据出版署要求,内刊免费赠送各市县粮食局会员单位、省直有关部门。

经交流比较,目前,《安徽粮食》无论是文章水准、内容品味,还是版式编排、印刷质量,在各省同类期刊中均属上乘,得到全国同行们的推崇和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