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济贫帮困,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怀和积极倡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慈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弘扬,慈善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近年来,慈善人士慷慨解囊,扶危济困。慈善活动日益活跃,慈善氛围日渐浓厚,慈善队伍不断扩大,慈善影响遍及全国。市慈善总会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慈善事业发展机遇,不断拓宽募捐范围,广泛开展慈善活动,充分发挥慈善在赈灾、扶老、助残、助医、助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慈善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形成了慈善事业帮助困难群众,社会关心慈善事业的良好氛围。仅2008年一年,全市慈善组织就募集资金和物资1.2亿多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募集7200多万元,为支援四川地区抗震救灾募集款物6200多万元全部发往灾区。
赈灾济困,大爱无疆
2008年元月下旬,芜湖市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低温冷冻雨雪灾害,全市各级慈善组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第一时间将接收到的300余万元救灾捐赠资金转到受灾县区。并积极协同市民政局发放救济粮7.5万斤;调运了近百万斤蔬菜,及时送到了市区2万余户低保对象手中;订做了近7000床棉被(衣),送到五保户、低保户家中。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带头捐款,市委书记陈树隆亲自发布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慈善物资启运指令,市长杨敬农担任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相关部门高效运转,全市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号召,掀起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慈善捐赠热潮,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蹒跚学步的儿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位饭店老板卖车捐款,一位市民丢下5万元捐款而不留姓名,一位企业下岗职工,身患绝症,却一次捐出了1000元医疗费。2008年底,芜湖市慈善总会还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衣被活动,共募集全新棉衣被1.2万件,资金42万余元。正是江城父老的爱心汇聚成了波澜壮阔慈善热潮,形成了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峰,永远载入史册。
2008、2009年开展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共安排送温暖对象4.46万户,发放慰问金2330余万元,保障了节日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安老助孤,情暖万家
多年来,芜湖市慈善总会积极开展资助民办养老机构活动,对8家民办养老机构资助20多万元,专门救助困难老人。2007年以来,开展“情暖万家”助老扶老慈善项目,两年来,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6所,新增敬老院床位2100张,市级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争取上级资金近300万元,带动县区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近9000万元。2009年再次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4所,新增床位数1300张。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开展了敬老院规范达标活动,制定了《农村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标准》,2008年全市有22所敬老院通过了规范达标评审,市县区共投入资金450余万元。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养老机构,发起了认捐、认助、认养城乡老年服务机构和五保对象活动。该项目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助学助医,慈善圆梦
教育是民族自强的根本,芜湖市慈善总会始终把助学摆在慈善活动的重要位置,通过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设施、帮助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入学等方式,打造了芜湖慈善的助学品牌。
为缓解城乡低保对象家庭子女入学难,自2005年以来,市慈善总会、市福彩发行中心联合开展了“福彩圆梦”“慈善圆梦”助学活动,共资助困难家庭学生3200多名,发放资助款600多万元,圆了困难家庭子女的上学梦。促成香港信义集团捐资1000万元,开展“信德(信义)慈善希望学校”项目建设。资助35所困难镇、村小学及部分中学的教学楼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树立了芜湖慈善助学品牌。在市慈善总会的引导带领下,全市形成了浓厚的助学氛围,一大批单位和企业加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列中来,市总工会连续12年开展“金秋助学育才关怀行动”。市关工委2009年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团市开展“爱心圆梦大学”公益助学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学联启动了 “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活动。市教育局开展了“勤工俭学助学基金”。市工商联、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开展了“助学子圆梦,促社会和谐”助学活动。助学热潮遍及江城大地。
芜湖市慈善总会积极开展了对因突发性或意外事故造成特殊困难的临时救助,通过市慈善总会共救助重大病患者5000余人次,发放救助款近200万元。实施了“微笑列车”慈善救助活动;举行“渴望行走”助残活动,共送轮椅近千张;并和新闻媒体建立联运机制,对新闻单位报道的困难群体中符合条件的,第一时间内给予救助,2009年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守望互助——媒体联动济困项目”,先后救助了许凡、夏琳、黄世亮、曹军、凌艺童(小平安)和孙云云等人,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慈善义工,活跃江城
随着芜湖市慈善总会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市慈善总会积极促进培育慈善义工队伍的成立和发展。目前依托高校和民间爱心人士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一批慈善爱心义工队伍,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对小平安和孙云云的救助影响最大。2009年5月,新生儿小平安因患肠瘘、缺血缺氧性脑病,生命垂危,在慈善总会的协调安排下,慈善义工积极介入,陪同守护,并多方联系护送小平安转院南京。从5月开始,慈善义社工一直在南京的病房中陪同看护小平安,由于看护细致、治疗及时,7月小平安已病愈出院。此事在社会各界取得了极大的反响。无为县一岁儿童孙云云家中失火,父亲死亡,母亲重伤垂危,孙云云被送至弋矶山医院抢救。慈善义工积极孙云云捐款,并几次奔赴无为,多方协调,为其办理新农合报销事宜,充分展示了芜湖慈善工作的新形象。此外,还开展了“为高考护航”、“为了明天的微笑——照顾福利院孤残儿童”、“留春慰老——重阳扶老”等服务活动。目前,慈善义工活跃在芜湖市慈善总会的各个行业中,把慈善的理念深入传播到芜湖的每一个角落,有力发挥了慈善事业拾遗补缺的作用。
慈善文化,影响深远
多年来,芜湖市慈善总会积极弘扬慈善文化,大力宣传慈善事业。在各类各级媒体发表慈善宣传文章500余篇。2009年4月底建成并开通“芜湖公益网”,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省政协副主席李宏塔、省民政厅厅长刘健、市委书记陈树隆、市长杨敬农均亲临网站开通仪式,窦部长欣然为网站题词。芜湖公益网成为中华慈善网链接的唯一一家地方慈善网站。公益网从开通至今,访客人数与日俱增,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和海外地区,逐步打响了芜湖慈善品牌。
市慈善总会和民革芜湖市委会联合举办了“同舟共济·大爱无疆”慈善书画义卖活动;在芜湖日报刊登了慈善专版,和芜湖广电总台“生活传真”栏目联合开展了慈善助学跟踪报道活动。
芜湖慈善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承载着江城230万父老的期待和爱心,必将在工作中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推广慈善理念,拓宽募捐渠道,开展以助学、济困、扶老、助医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慈善项目,大力营建芜湖市慈善总会慈善志愿者和爱心义工队伍,年内还将举行首届芜湖慈善大会。在全市争创文明城市的大潮中,努力把文明和谐的慈善光芒洒遍江城,促进芜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