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各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市动态

铜陵市: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日期:2019-02-28 浏览:

 

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铜陵市民政局

近年来,铜陵市把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作为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加强政策创制、降低准入门槛、孵化培育扶持”等措施,使社区社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激发了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逐步形成“三社联动”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身份”,让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有为有位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社会组织主体地位。结合社区综合体制改革,我市在大社区建立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社会组织为支撑的“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的组织架构,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党工委、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责权利有机统一,使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管理服务新格局中的用和地得到提二是加强政策创制,夯实社会组织服务承载。先后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改革推进社区治理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工作的重点,定位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绘制路线图。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形成社会组织发展合力。几年来我市区社组织培育发展列入社会组织管理和社区建设评价指标加强对县区的督查考核力度,引导县区履行主体责任,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社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社会组织1737家,其中社区登记或备案社会组织共有944家,占全市社会组织总数的54.3 %,主要为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类以及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

二、畅通“登记渠道”,让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有矩

一是完善登记模式。2018年,继续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改革,通过畅通渠道、优化流程、分类指导,进一步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既改变了社区的”、社会组织游离于政府管理范畴的局面使社会组织得到规范的扶持服务二是实行枢纽式管理。制定下发《关于加快社区枢纽(联合)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枢纽式管理服务模式,指导各社区组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充分发挥其协同管理平台作用,形成“激活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良性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城乡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共298个,城市社区实现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全覆盖。三是实施专业化服务。市、县区每年定期举办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社区工作者培训论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专业社工人士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活动策划、项目编制、管理等实务开展培训与研讨,让社区社会组织“立起来”转向走起来 

三、增强“造血功能”,让社会组织有力有利

一是实施社区资源共享行动。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各社区将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慈善超市等现有场地资源向社区社会组织开放,采用委托服务管理同使用等方式,让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得到活动空间、场地等支持城市社区目前社会组织开放2.2万平米的室内服务设施二是实施培育发展行动。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扶持政策试点,市郊区出台《关于加强培育扶持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规定凡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且有4家以上公益性社会组织入会的,每年给予5000元经费补助;凡注册登记的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经认定一次性给予3000元的开办费补贴;凡活动正常、成绩突出,经考核验收合格的,每年给予6000元的奖励扶持;对社区社会组织以及从业人员获得不同层级表彰的,一次性给予相应的奖励。2018年底,已发放补补贴20余万元。三是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行动。2012年我市开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试点以来,专门制定了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和具备承接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目录,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2015年以来,我市连续四年实施社会组织微公益创投活动,支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平等参与社会服务。2018年,选择部分城市社区探索实施“社会工作+介入行动”试点将社区服务项目采用竞标的形式交给专业社工组织实施,并赋予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任务。据统计,几年来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先后承接省市、县公服务项目190个,承接社区服务项目327合计资金2900余万元,服务4万余人次。 

四、营造“生态环境”,让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有声有色

一是引入孵化机制创新培育新手段。在市、县(区)、社区着力打造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社会组织孵化器,以满足不同层级的社会组织需求。截至目前我市已相继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5个、在建1个,共入驻组织114家,其中社区社会组织79家,形成了一定的集聚和孵化效应。社区社会组织在孵化基地享受活动策划、场地支持、能力建设等免费服务,也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选择部分城市社区开展服务项目化试点,围绕以人、儿童、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的专业社会服务微心愿认领、社区矫正以及邻里关系等编制服务项目,采用竞标的形式交给社区社会组织实施,帮助社区转变服务供给方式,既提升了社区居民服务水使社社会组织有了发展空间。三是打造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新品牌。在全市开展社会组织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目标,广泛征集由区社会组织实施的服务项目,评选出了独居老人关爱试点项目、临终关怀服务、“彩虹桥”残疾人技艺学习分享等一大批来源于社区、扎根于社区、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公益性服务品牌。同时每年采用案例示的形式服务品牌集出版推介到城乡社区,有效带动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上是我们在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的一些探索和做法,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地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精神,补短板、强落实,更好地推动我市社区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