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基础性平台建设,不断创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倾力建设“安徽中心、和美包河”,努力打造社会组织“公益圈”。
一是优化登记管理流程。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落实“直接登记”,取消社团筹备、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审批,取消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办资金。实行“线上+线下”同步服务,开通“绿色快车”,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网上预审制,提供受理、登记、落地全流程服务。
二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平台+基地”计划,推进社会服务平台与社会组织创新(孵化)园融合发展,建成区、街、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孵化)园25个、社会服务平台90个。实施“公益创客计划”,重点培育接地气、用得上、管得住的居民服务类、文体活动类、公益慈善类、基层治理类、社区枢纽型等五类社会组织,为入园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能力建设、财务托管、供需对接等服务。实施“春暖梧桐计划”,打造社会组织“春暖梧桐”服务品牌,印发《公益包河》简报17期,开展专题能力建设讲座28期,组织“社区伙伴日”供需对接会14次。
三是实化真金白银支持。设立“社区发展公益金”和“社区治理专项基金”,连续4年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共支持146家省内外社会组织,实施公益项目182个,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惠及千家万户。通过实施公益创投项目,培育了一批领军型公益人才,扶持了一批专业化公益组织,打造了一批品牌化公益项目,建设了一批精细化服务社区,推动了居民融入,融洽了社会关系,促进了基层社会有效治理。(陈凯 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