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鞍山市民政局按照省厅和市非工委部署和要求,通过创新组建方式、选派党建指导员、完善监管措施等举措,大力加强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管控和党的建设,持续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一、健全体制机制,增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力
2018年11月,马鞍山市委组织部正式批复市民政局,设立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负责脱钩后的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和直接登记的市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市司法、教育等2个社会组织行业党委成立,走在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前列。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已经形成了在各级组织部门、非公工委统筹指导下,落实“一岗双责”制度,重点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理念落实到各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强化主责主业意识,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社会组织党建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创新工作方式,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力
坚持把“提升组建率、扩大覆盖面”作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首要任务来抓。加大创新力度,破解党建难题。
(一)聚焦推进,全程跟踪党建工作。市、县(区)民政部门面向所有登记的社会组织,要求成立登记时同步摸清党建工作情况,年检(年报)时同步检查督促党建工作,评估时同步纳入党建工作指标。今年市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将党建工作的作为重点的加分项,规定原则上未组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不得评为“5A”级社会组织。
(二)实行部门联动,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全市各业务主管部门共派驻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38名,入驻市级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工作。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召开人社、教育、文旅、体育、工商联、科协、文联、社科联等8大社会组织管理行业党建工作协调推进会,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牵头指导市直业务主管单位抓好主管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制定《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落实“省、市委非公工2019年度调研评估问题整改清单”整改方案》,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严格按时间节点抓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进度。致函县(区)委组织部门,协调推进县(区)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努力实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稳步提升。
(三)结合实际,探索党组织设置模式。针对我市社会组织普遍规模小、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党组织组建难等情况,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积极探索建立“功能性”党组织。对市级352家社会组织通过下发通知、年度检查和查档案资料等方式进行了摸牌。对直管49家社会组织党建基本情况进行深入摸排,加快直管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市民政直管的49家社会组织,原有党组织3个,新批准成立党组织21个;其中单独组建19家,联建4家,托管1家,覆盖率达到73.5%。
三、强化政治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力
党的领导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完善党对社会组织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必然举措。
(一)把牢政治方向,将党的建设写入社会组织章程。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在社会组织章程中增加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的通知》,自2018年开始,要求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社会组织章程中,从源头上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和鲜明的价值导向。
(二)增强政治认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召开了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会、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会,把党中央关于社会组织工作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组织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到位,引领社会组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社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并召开党建指导员工作会议,专门布署社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
(三)贯彻落实支部工作条例,严守政治纪律。实行党组织前置把关制度,社会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举办重大活动、开支大项资金,所在党支部必须召开支部大会进行研究,并在理事会上有保留建议权。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提倡党员身份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
四、夯实工作基础,彰显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生命力
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抓实基础、打牢基础,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党建工作规范化。编印《马鞍山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手册》,指导基层党组织抓好组织架构、组织制度建设,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 “六有”标准建设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阵地。印发《关于“七一”期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切实发挥党支部在社会组织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印发社会组织综合党委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召开了6次综合党委会,组织理论和相关政策文件学习,研究部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社会组织。
五、发挥“党建+”功能,引领社会组织发挥战斗力
市各社会组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方向,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服务中心大局。
(一)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以中共马鞍山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名义发出倡议信,号召动员社会组织广大党员发挥先锋队作用,带领社会组织成员参加新冠疫情防疫工作;号召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参加防汛救灾。印发《关于社会组织党组织引领聚力复工复产的通知》(马社党〔2020〕1号)文件,积极动员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市社会组织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做法,五次被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信息网予以刊载。全市社会组织及社会组织会员单位共募捐善款1223余万元;募捐物资:口罩64.26万只;防护服2300套;手套3.2万副;护目镜220只,眼镜防雾喷剂65瓶;测温计、体温计(枪)1394支;帐篷100顶;酒精、消毒液1005箱、3513箱升;牛奶、牛肉粉丝、水果等136箱。
(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发布《2020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召开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情况说明会,市县区40余家社会组织参加,筹款8.1万元。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采取N+1方式,通过长期助学、资金助困、资金助医、培训助技、渠道助销、提供工作岗位等方面助力10户特困难户脱贫。印发《社会组织参与“消费扶贫”倡议书》,倡议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截止目前,全市社会组织购买扶贫产品,累计金额73.91万元。
(三)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以中共马鞍山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名义发出倡议信,号召动员动员全市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广大党员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救灾工作。号召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参加防汛救灾。市保安协会防汛抢险突击队在雨山区陈家圩宋山村防汛大堤,24小时巡堤值守17天,出色完整防汛任务,受到市区领表扬和肯定。全市100余家社会组织捐款、捐物共计207.86万元;其中包括方便面、面包、矿泉水、饮料、水果、牛奶、八宝粥、自嗨锅、锅巴、饼干、毛巾、牙膏、牙刷、雨衣雨鞋、棉被、蚊帐、花露水、风油精等各种物资6395件。
(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有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按照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加大培育力度,促进社会组织在纠纷调解、健康养老、公益慈善、志愿服务、防灾减灾、邻里互助以及提供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指导市济民公益协会,志愿服务联合会、公益善食馆等社会组织备案金安社区,开展“三社联动”工作。“当涂义警”、“花山红袖标”、“雨山红袖章”工程,立足于群防群治,坚持专群结合,组建群众性、专业性志愿服务的队伍,通过多种巡防力量衔接,多种巡防体系互补,构建起一张广覆盖、能持续、能操作、见成效的治安防控网,实现了社区动态治安巡防管控。启明心人文帮扶中心、“当涂义警”协会、马鞍山市花山区红袖标平安志愿者协会,马鞍山殷实E家等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参与社区综合治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的治理机制,构建起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支撑的城乡社区共同治理体制,已初见成效,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