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适应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滁州市民政局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搭建党建平台,创新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四个服务”作用有效发挥,走出了一条社会组织党建与执业活动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之路。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1916家社会组织按照应建必建的要求,已组建党组织600余个,功能型党组织40个,覆盖1300余家社会组织。对未组建、新组建等社会组织,全市共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236名,统一进驻32个党建指导站、77个党建指导组,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四定”管理体系
坚持把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民政部门具体抓、业务部门配合抓、社会组织自觉抓”的“四位一体”党建工作新体制。一是确定组织领导格局。配合市委非公工委组建13个行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分片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业务主管单位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同志,民政部门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分类考评制度。制定《滁州市社会组织党支部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滁州市社会组织“功能型”党组织量化考核细则》,通过基层党支部自评、上级党组织认定的方式,每年组织一次分类考评,区分“优秀”、“达标”和“不达标”三个类型,实施差异化管理。同时建立督导和保障制度,做到跟踪问效、奖惩分明。三是界定清晰管理关系。制定了《滁州市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指南》,明确了党组织隶属关系,推动社会组织各业务主管部门党委和各行业党委共同参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在其中做好主导和协助,对无业务主管部门的社会组织进行兜底管理。四是规定各级人员职责。市(县)级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委员“分类包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党建工作,攻坚克难,将党建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述职。先后派驻四批党建指导员,入驻未组建和新组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已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二)规范阵地建设,提升“两个覆盖”质量
一是开展“三个同步”,促进党建业务双融合。利用登记、年检、评估等时机,同步开展党员情况排查。实施社会组织成立和党组织建立“并肩走”,推动社会组织将党建工作内容写入章程,将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情况纳入年检和等级评估,与评估等级挂钩,对年检中发现党员情况上报不详、隐瞒、弄虚作假的社会组织,一经查实不予“合格”。二是坚持沟通协调,堵塞党建漏洞。主动和业务主管单位取得联系,建立联动机制,打出组合拳,查漏补缺。市本级社会组织除38家社会组织是直接在民政局登记或无业务主管单位的以外,其余232家社会组织均有业务主管单位。根据业务主管单位反馈的信息,进一步核实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情况。三是实施分类管理,推进党组织组建工作。对摸排出的应建未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从中筛选出一批有活力、有责任担当的社会组织,作为当年成立党支部的重点工作对象。通过单独成立党组织覆盖一批、联合成立党组织覆盖一批、探索成立功能型党组织覆盖一批、选派党建指导员覆盖一批、挂靠组建覆盖一批,灵活多样推动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中落地生根。四是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党组织能力提升。定期召开党建工作务虚会,开展党建业务培训、座谈交流、观摩学习和红色之旅等活动;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等开展党性教育,扎实组织系列教育活动;邀请专家教授参与“功能型”党组织调研,优化“功能型”党组织日常管理;搭建网络平台阵地,建立党建工作群,实时推介各支部活动情况,带动、促进相互借鉴、共同提升。
(三)创新“党建+”,助推作用发挥
市民政局坚持以“党建+”理念谋划和推进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增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效。一是参与社会组织重大事项决定。发挥支部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组织重大事项决策,对贯彻执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社会组织换届选举、增选罢免理事以上成员、评先评优、社会组织注销等重大事项上,党组织全程参与。二是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党员积极性,参与各类党建活动。组织党员参与综合党委开展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每年4、7月发动各党组织赴周边开展烈士陵园祭扫,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2018年以来,市本级党组织累计开展各类党建活动270余场次。三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引导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双拥共建、社会互助、慈善助学等公益活动,强化责任意识。近五年,滁州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响应市民政局号召,积极参与“扶贫攻坚阳光行”系列活动,全市累计9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开展扶贫项目350多个,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受益对象超过3万人;助力文明创建,1000余家社会组织开展了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活动。新冠疫情期间,全市社会组织共向灾区捐款捐物价值228.53万元;抗洪救灾期间,投入防汛救灾力量2062人次,帮助转移安置1506名受灾群众。四是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展示风采。与社区党组织共建,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社区送技术,帮助社区解难题,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结合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基层一线,协助社区治理,化解矛盾;送文艺进社区,组织文艺演出,关注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公益及慈善活动,组织党员和会员赴县市区慰问“三留守”。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推进“两个覆盖”,巩固党建工作成果。继续完善“三个同步”,总结经验,巩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果,按照应建尽建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组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党组织覆盖率。
二是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深挖党建示范典型。结合市非公工委一季度安排,在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中,筛选出党建引领效果好的社会组织,着力打造一批“党建+”的支部示范点。
三是优化社会组织党建机制,引领社会组织全面参与社会治理。将社会组织党建活动全面嵌入到社会组织发展全过程,通过开展公益创投、社会组织评估、“党建活动日”等活动,全面推进社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社会组织全面参与新治理。为社会组织“搭舞台”“注能量”“立形象”“树标杆”提供可持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