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规划强质量,“三个完善”优化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社会组织党建管理模式。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一体推进,逐步完善“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若干行业系统党委”的党建工作运行模式。连续4年集中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百日攻坚”行动,落实组建工作责任制和盘点销号制,提高组建率。持续开展“一月一主题、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促进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市本级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223个,组建覆盖率64%,其中2021年度新登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75%,累计选派党建指导员199名,累计投入党建补助经费180余万元。
二是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加强重点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推进形成门类更为齐全、覆盖更为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2021年着力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培育发展会议展览协会、半导体协会、破产管理人协会等8个商协会。修订《铜陵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深化社区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服务,着力打造一批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制度健全的社区社会组织示范点、观察点。目前,全市城乡社区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1055个,市辖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的比例达83%。
三是完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出台联合执法意见,推进部门联合奖惩激励,规范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和品牌创建活动,遴选产生市企业联合会、市律师协会等10个品牌社会组织,打造“政企恳谈会”、“八团一队”律师法律服务团等12个服务品牌。着力抓好“四项清理整治”,多维度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风险。扎实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发布打非公告二期,公开4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加大“僵尸型”社会组织处置力度,对61个“僵尸型”社会组织逐一制定整治方案、逐一销号处理。严肃商协会涉企收费清理和违规评先评优整治工作,及时公开“涉企收费清单”,查处违规收费协会3个、处置违规收费5.76万元。结合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活动,严格管控慈善公益组织公开募捐行为,落实公开募捐及款物收支使用情况的信息公开制度。
二、多轮驱动增力量,“三项举措”助力行业发展
一是“广搭平台”孵化培育。在市、县(区)、乡镇(社区)着力打造7个不同层次、功能各异的社会组织孵化平台,依托孵育平台,加强分类指导,累计为124个社会组织免费提供注册指导、活动策划、场地支持、项目扶持等服务。为推动上下联动、协同发展,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情况列入平安建设和社区治理目标考核体系,城市社区新建、改造65个“邻里中心”和5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交由专业社工机构或社会组织运营管理,开放共享活动场所,助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
二是“外输精气”扶持项目。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协同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和具备承接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每年将财政新增购买社会服务预算资金的30%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全年约3千万元。推进实施“社会工作+”介入行动,将社会服务项目采用竞标的形式交给社会组织实施。2020年以来,市民政局累计筹措1370万元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民生服务和公益慈善等4个领域实施200余个“社会工作 +”项目,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苦练内功”提升能力。市、县(区)每年定期举办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和论坛活动,邀请省内外高校老师、专家学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针对社会组织自我完善和管理、活动策划、项目编制、财务管理等实务开展培训和交流,增强社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本年度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人数200人(次)。督导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以章程为核心,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促进全市社会组织提升发展能力,为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支持。
三、重点领域注能量,“三项行动”激发社会活力
一是实施活力倍增“五个一”行动。将商协会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组织引导全市商协会聚焦“我为铜陵发展做贡献”的主题,有序实施“暖企、助力、赋能、减负、关爱”五项行动,助力全市经济社会治理,并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市江苏商会、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协会积极探索“社会组织+高校”产学研共建模式,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在铜陵;市企业联合会、市铜业协会等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外引内联,助力“双招双引”项目在铜陵落地生根。目前,已落地项目6个、引资额10亿元。联合铜陵电视台创新打造《数字铜陵----“五个一”行动专栏》,连续播报15期15家商协会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宣传效果。“五个一”行动入列2021年-2022年市域治理第二批重点实事项目,得到《人民日报》的点赞, 市委丁纯书记对该项活动专门作出批示肯定。
二是实施“1+N”组团帮扶行动。汇聚社会资源、创新参与机制,持续深化“1+N”组团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组团合作+个案帮扶”。组织18个帮扶团队实施“一对一”对口帮扶,突出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组织农学专家赴10余个乡村实施农技帮扶行动,助力32户村民提升盆景种养植特色产业,帮助官渡村等3个乡村依托电商平台促销,社会组织广泛参与陶圩村、合龙村等农副产品的消费扶贫,消费帮扶金额累计52万元。“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创新发起成立“铜陵市同您益起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公益联盟”,以“助老、助学、助困、助力乡村振兴”为重点,采取定期发布服务需求、社会组织党组织自主认领的方式,开展“四助”公益行动。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377人次、投入资金66.58.万元。“慈善冠名+公益项目”。市福建商会、市餐饮商会、市水利水电协会等商协会所属会员企业通过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合作开展慈善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筹资40.8万元合作开展慈善项目5个。
三是实施基层治理协同行动。协同推进乡镇(办)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构建市、县(区)、乡镇(办)、村(社区)四级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在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会事务等民生领域,积极发挥专业社工优势作用。支持部分社区设立“居民自治创投金”,构建居民自治项目化管理模式,定期发布自治清单,鼓励社区社会组织收集居民困难和诉求,以微项目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投身社区治理、“邻里守望”关爱行动,探索推进“五社”联动服务机制,让更多的居民共享社区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