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制度规范、设施完善、功能多样、服务专业、人员配置的工作目标,一年来,肥东县民政局先后申报认定了20个乡镇(园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78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乡镇社工中心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是围绕改善社会救助制度,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县政府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在各乡镇(园区)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村(社区)设置社会救助点,纳入绩效考核。由县民政、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2021年度社会服务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申报主体、认定流程、认定时间节点及工作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取网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合肥市社区治理学院进驻肥东县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制定实施方案,指导社工站项目运营。
二是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多层次提供专业化服务。按照“便民利民”要求,整合乡镇(园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配备专门的社工室,统一挂牌、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或委托社工机构进行项目运行,推动社会化、专业化运作,配备持证社工不少于2人,负责和参与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项目需求调查、服务设计、组织实施、督导及内部评估。统筹整合辖区内民政领域开展的社会救助、困境儿童帮扶、养老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重点围绕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一年来,组织对160多名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前培训、180多名社会组织负责人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338名社会救助专干和专职儿童主任、380名养老机构安全员、护理员岗位提升轮训、238名社工站人员实操技能培训。110多人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类培训。组织45名社会救助、儿童和养老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工作人员参加安徽省开放大学、合肥市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学历教育。
四是围绕社会救助品牌创建,打造特色社工站。聚焦低保五保户、困难家庭、困境儿童、孤儿和残疾人等困难弱势群体,围绕“一乡镇一品牌、一社区一亮点”在20个乡镇园区开展“温馨家访、温情相伴、暖意行动、携手同行、助残共享、人在暖途”等救助服务项目20个,服务对象11600多人次。开展“守望相助、爱心陪伴、金秋走访、温暖寒冬”等关爱服务项目28个,服务对象13400多人次。打造“支教大篷车、跟着劳模去扶贫、送戏进敬老院、包公家宴”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10多个,开展了绿色环保、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关爱困难群体、邻里互助、移风易俗及法律知识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布志愿服务项目8200多个,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为15万多人。(肥东县民政局 高桢 王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