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民政局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方面,积极谋划、加强指导、分类实施、确保实效。现将有关做法通报如下:
一、抓政策引导,创就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社会组织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相关政策,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先后举办四期业务培训班,培训到街道乡镇和社区,通过认真学习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相关政策,切实认识到,社区社会组织依托社区提供各类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是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基层社会管理活力,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出台相关文件。市民政局先后出台了《淮南市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暂行办法》《淮南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管理办法》《淮南市社区社会组织“十三五”发展规划》《淮南市社区社会组织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年淮南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和指导意见。2020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三社联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社区社会组织在“三社联动”试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全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
(二)安排资金支持。市县两级均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奖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培育发展的工作经费和奖补。“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272万元,支持127个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市民政局结合福彩公益金的分配使用,每年安排30万资金,用于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并严格按照福彩公益金的使用范围进行监管和审计。
二、抓孵化培育,创造社区社会组织成长空间
(一)降低门槛,落实备案。市民政局在指导各县区进行社区社会组织登记过程中,要求全部取消业务主管部门的前置审批,实行直接登记,并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甚至是取消门槛,实行备案制度。各县区民政局也针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工作,从准备材料、办理社团登记备案到开展活动等各个环节都予以详细指导。为社区社会组织履行职能提供项目策划、能力培养等优质服务,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统筹规划引导社区发展的能力。
(二)链接资源,发展骨干。依托社区治理创新和省市“三社联动”试点项目实施,链接各方资源,培育居民骨干和志愿者骨干,再通过居民骨干和志愿者骨干,领衔创办社区社会组织。同时在项目实施之初,即明确要求每个试点社区须培育至少10家社区社会组织,在此基础上再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和志愿服务联合会。仅2018-2020年,全市“三社联动”试点项目即培育发掘居民骨干和志愿者骨干600余人,领衔成立社区社会组织150余家。
(三)提升能力,实施公益创投。坚持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能力提升。积极开展微公益创投,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参与基层治理,提升能力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18-2020年全市社区开展各类微公益创投项目近100项,投入资金60万元,参与的社区社会组织120家。目前社区微公益创投已经成为淮南市社区社会组织大有作为的最有效载体和平台。
三、抓规范提升,创建枢纽型社会组织
创建枢纽性社会组织,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一直是全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努力方向。为此,市民政局专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予以鼓励和引导,一是将创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纳入市民政局直接指导和调度内容,予以安排和部署,进行指导和调度;二是市级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明确每个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后一次性奖补2万元;三是加大考核力度,纳入市局对县区民政部门的综合评估与考核,目前全市50%的社区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具体工作中,市民政局深刻体会到,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整合了社区的各类社会组织,使得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各类社会组织之间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进一步促进了各类社区组织的发展。利用社区联合会的“集聚效应”,将分散的力量进行整合,宣传效果更好,形象更加正规,鼓舞性更强,更能激发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组织和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联合会统一管理各类社区组织,提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管理成本,用于开展各类活动、服务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更加丰富,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
社区各类组织在联合会的统一管理和统筹协调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群众提供各类有针对性的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淮南市一些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里的社区艺术团,在元旦、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里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春节前夕还组织开展“温暖万家行”春节慰问活动,邀请书法班为居民写上春联,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开展了慰问社区残疾人和困难家庭活动。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成立和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
四、抓作用发挥,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理念
在抓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同时,注重抓作用发挥。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基层治理、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效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正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目前全市各社区社会组织中均有志愿服务队伍,在服务本社区居民的同时,积极参与更为广泛的社会公益,形成周边辐射效应,如大通区居仁社区的志愿服务队,多年来坚持致力于公益事业,随着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已于2019年成立了淮南市新时代志愿者联合会,从一个社区社会组织成长发展为市级公益类社会组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利用扎根基层,扎根社区的优势,广泛提供针对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的生活服务,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科普活动。田家庵区新淮街道长青社区,统筹社区资源成立了10个社区社会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在社区受理养老和医保办理期间,先后上门帮助石万星等二十余名行动不便的三无老人办理了相关手续,为他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利用社区活动室,专门开辟出一个供辖区小学生课后学习的“小课堂”,田家庵区洞山街道新村社区社会组织,坚持“居民活动空间最优化、服务效益最大化”的服务理念,建立了书画、电脑、棋牌、健身等各种活动室、多功能厅,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下,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的社区治理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