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蚌埠市蚌山区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和培育发展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承载政府公共事业部分职能上、在减缓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社区服务压力上、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全区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现将相关做法通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培育发展机制
一是立体系促管理。成立区社会组织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综合协调推进,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及开展活动情况列入社区治理考核体系,与社区治理试行“五个一同”: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评比。建立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工作机制,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综合支持与管理体系。
二是建机制促发展。制定《蚌山区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机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协同的培育机制,加强多方资源的互融互通、联动整合。以社区为基础,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督与互通,促进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更好地了解该组织的运作,引导资源在社区范围内的充分合理配置,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化发展。
三是搭平台促提升。搭建起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协商平台、社团展示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等,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各街道(乡镇)通过抓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截止目前,全区在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共有18家,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16家。
二、营造环境,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
一是建基地提升孵化水平。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强化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能力,蚌山区建立了1个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6个乡街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依托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街道孵化中心,对辖区内的社会组织进行统一建档、逐级管理。同时,引导、动员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对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进行管理运营。2019年,在蚌山区民政局的积极引导和协调下,由黄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委托第三方社会组蚌埠市四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辖区内朝阳社区等5个社区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孵化项目,截止目前,共为黄庄街道孵化备案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共39个。
二是降门槛促进登记备案。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蚌山区实际,制定了蚌山区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实施方案,对那些居民愿望迫切,能够提供公共服务、特别是居民群众急需的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在办公场所、专职人员、注册资金等方面适当降低门槛;对符合等级条件的,一对一主动帮助其纳入登记管理;对那些居民自发组织的尚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实行备案管理制。目前,全区共有正式备案的社区社区组织173家。
三是立项目引导有序发展。区级孵化基地和街道级孵化中心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服务项目的开展,积极引导社区培育社会组织。去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40万元面向社会公开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涵盖党群服务、妇女维权、未成年人保护、困难群体关爱、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工服务评估等领域,有针对性的开展“三社联动”、街道级社工站试点等社区治理服务项目,极大的促进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仅今年全区新增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已达142家。同时,全区各社区立足于服务、管理和自治的主责主业,积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树立“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社区自治功能为目标”的意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社区扮演的角色,平衡社区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三、激发动力,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作用
一是优化配置,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社会组织工作人才库,重点做好社区社会组织人才培养。针对养老服务、家庭陪护、托老托幼等类型的公益服务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蚌山区部分社区利用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站与辖区内的医院、学校、幼儿园取得联系,采取开办免费专题培训班,组织专业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演示教学等形式,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社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同时,在服务过程中积极发现社区治理人才,通过“社区治理学院”等方式培育社区自身的治理人才。引导其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参与协商,辅助社区自治。蚌山区将社区协商品牌“六事工作机制”与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主协商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把居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作为开展协商工作的主要人员,小区和自然庄作为协商工作的主要阵地;各社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在社区的主导下进行筛选,确定协商议题,经社区“两委”会议审定后形成项目交由社区社会组织负责办理。今年以来,全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解决了群众矛盾纠纷100余件,完成社区协商案例128个,有效的辅助社区回归自治属性。同时,在社会组织的参与下,区民政局组织制定了《村民理事会(居民议事会)协商工作指南》,今年5月经评审列为全省地方标准计划制定项目。
三是发挥作用,提升治理水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对社区社会组织定期进行“社区微公益创投”、“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服务,激发社区社会组织的内生动力,促进良性发展。在社区社会组织的带动下,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由原来的“被动管理型”的社区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型”的社区服务,将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事情由各类社区社会组织来组织商讨办理,陆续解决了红旗三路教师楼水表分户、花园新村漫溢下水道疏通等一批历史遗留,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黄庄街道东方红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建立了社工服务站,孵化出的社区社会组织长期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便民服务,还在社会组织的帮助下探索出“12345系统工作法”,成立了街道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学院和街道基层社会治理公益联盟,为社区治理构筑了基础。社区社会组织的的发展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打破了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