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陵市民政局以提升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为重点,多管齐下,不断强化部门联动和综合监管,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党建引领,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在社会组织成立、变更和换届登记时,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明确党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确保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持续深化“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市本级社会组织成立党支部244个,党组织覆盖率达75%。市本级324家社会组织完成“党建入章”工作,共计指派党建指导员75名,实现党的工作覆盖率、“党建入章”率100%。
优化监管方式。以社会组织年检(年报)为抓手,细化年检(年报)审查标准,加强年检(年报)结果、发现问题的分析运用,对于年检(年报)发现的问题,采用提醒敦促、约谈负责人、发放整改文书、行政处罚等梯次监管工具督促整改。建立综合监管机制。注重综合施策,用好专项抽查审计、涉企收费专项治理、等级评估、“互联网+监管”等日常监管举措,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了解和掌握“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进一步完善执法人员库执法人员数据。开展社会组织事项动态监管,对新增事项数据量、运行网络环境等方面,开展动态跟踪维护,督促将业务监管实际与“互联网+监管”系统融合,安排专人切实将监管数据客观、真实、全面地录入“互联网+监管”系统,为实现各类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奠定基础。
深入规范行为。召开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部署会,启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印发《铜陵市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一本通》对全市社会组织行为予以规范。开展商协会涉企收费清理和违规评先评优整治,建立并公示“涉企收费清单”。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监管机制,切实做到对行业协会商会违法违规收费行为“零容忍”。开展涉企收费检查专项行动,近三年已累计抽查社会组织71家,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即知即改,对存在违规收费的5.76万元全部退还企业。定期开展社会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审计工作,2024年度抽查社会组织23家并对其中10家社会组织开展实地调研检查工作。
完善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管理、共享与公开,完善社会组织信用监管体系,动态管理发布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实现全市1294家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一网通查”,2024年全市列入活动异常名录社会组织17家,近三年全市累计列入活动异常名录社会组织41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1家。登记管理机关在办理成立登记前严格审查拟任社会组织负责人的信用状况,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负责人人选公示、履职、监督、退出机制,印发《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试行)》,加强负责人人选的政治审核,从源头保证社会组织质量。签署社会组织信用承诺书,组织新成立社会组织签署成立登记事先告知书、捐资承诺书及信用承诺书。要求各社会组织承诺依法规范会员管理、从业人员管理、服务事项管理和收费行为管理,信用承诺书在信用铜陵平台进行发布,签订率达100%。
净化发展环境。持续开展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性监管、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清理整治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等专项行动,守牢社会组织意识形态阵地,提升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多维度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会同统战、网信、公安等有关部门联动发力,持续推动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向纵深开展,我市累计查处非法社会组织19家,其中取缔6家、劝散7家、自行解散5家、引导登记1家。分类施策强力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严格依法采取撤销登记、注销登记、限期整改等措施予以处理。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注销“僵尸型”社会组织121家,撤销登记5家。
聚焦结果应用。优化监管结果奖惩机制。对于列入守信信用名单的社会组织,在组织实施承接购买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优先考虑,办理部分业务中给予“绿色通道”、“容缺办理”等;对失信社会组织向社会公开失信信息,禁止社会组织微公益创投项目安排及资金扶持。开展信用修复,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引导社会组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修复信用。活动异常名录实行“快进快出”原则,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实行“严进严出”原则,近三年累计移除活动异常名录社会组织20家,完成信用修复社会组织1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