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志:如何让"大社会"大起来 首要壮大社会组织
中央提出“小政府,大社会”已满30载。为什么“小政府”小不起来?道理很简单,是因为“大社会”还没有大起来。
如何让“大社会”大起来?首要的是壮大社会组织。而要壮大社会组织,首要的是端正并提升对社会组织的认识。社会组织又称“非政府组织”。有人一听“非”就吓一跳。殊不知这“非”不是动词。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伙伴,助手,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因此,壮大社会组织是帮助党政转移职能,促进党政在摆脱“万能”以后,甩开膀子加强党的领导。死抱住“万能”不放,说穿了是死抱住“寻租”不放。
你说要“壮大社会组织”,他会辩解说我们一直在壮大中。说“壮大”也并非作假。可是,按“人均”—算,还远远没“壮”,远远没“大”。从增强社会活力和凝聚力上考虑,借鉴别国经验,成年人加入社会组织的数量至少应当是人均五六个、六七个才行。我们常说“同类有了,不再批你这一家了”。这个逻辑是站不住脚的。同类只有一个,还有竞争吗?没有竞争,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跟“垄断”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没有同类的大类、小类有的是。农会在中国革命史起过打天下的作用。在“左”得出奇的“四清”当中,还有个贫下中农协会。今天中国还有六亿农民,他们的农会在哪里?
也有些官员对“社团”是热心的,可是,他们的真实目的是把社团当“二线”,当“退路”。更可怕的是不少社会组织拼命地搂着官员的粗腰不放。说得客气一点,他们是看中了官员的“余热”。可是,这恰恰是与“社团”的本意相悖的。说穿了,他们是看中官员的口袋。这不能不认为是社团对清官的误解。社团亟待去营利化。去营利化之后的社团才是名副其实的社团。
不消说,社团是不会自发地产生高风亮节的。这就要求社团用公约作为行动准绳,社会以人为本,人以社会为本,进一步自下而上地形成城市精神、价值取向。千万不能再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那一套了。公平出效率,不公平没效率。坚持公平,相信中国的社会风气马上就会变得井然有序,清风弊绝。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