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今日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关注

陈训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治理作用

日期:2014-07-03 浏览:

 陈训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治理作用

 

    近日,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到上海市就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要求各级综治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的统一部署,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调研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听取了调研组关于上海市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调研情况的报告,并对上海市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浦东调研期间,陈训秋与上海市委常委沈晓明一道研究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会同上海市副市长白少康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专题研究了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到中国(上海)自贸区、中国商飞公司设计研发中心、市新航服务总社、松江区泖港镇家庭农场、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工点、新泾镇群租疏导点等单位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与基层党政领导、政法综治干部、社会组织负责人代表、社区群众等共同研究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陈训秋指出,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平安建设融入城市整体发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综治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综合治理工作优势,坚持源头预防、调解优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建立市、区县和街镇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7个,促进了数百个社会组织的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设实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综合协管员队伍;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建设“新航”等多个专业社会组织,组织专业社工力量开展帮扶工作,建立200多家过渡性安置基地,帮助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实现就业;按照齐抓共管、综合施策的思路解决“市霸”、无证无照废品收购站点、动拆迁地区治安问题等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网络社会征信网等建设,为维护全市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训秋强调,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才能拥有不竭动力。各级综治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履行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考评、推动等职能,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的新机制新办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要更加注重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总结平安奥运、平安世博等成功经验,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义工、群防群治队伍等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力量,打牢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根基。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治安保险、举报奖励等办法,千方百计地激发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形成合理的政策导向,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吸引培育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矛盾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工作,引导人民群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健全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立市、区县和街镇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7个,促进了数百个社会组织的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设实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综合协管员队伍;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建设“新航”等多个专业社会组织,组织专业社工力量开展帮扶工作,建立200多家过渡性安置基地,帮助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实现就业;按照齐抓共管、综合施策的思路解决“市霸”、无证无照废品收购站点、动拆迁地区治安问题等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网络社会征信网等建设,为维护全市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训秋强调,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才能拥有不竭动力。各级综治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履行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考评、推动等职能,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的新机制新办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要更加注重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总结平安奥运、平安世博等成功经验,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义工、群防群治队伍等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力量,打牢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根基。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治安保险、举报奖励等办法,千方百计地激发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形成合理的政策导向,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吸引培育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矛盾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工作,引导人民群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健全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法制日报 记者 刘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