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治理机制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夯实社区治理这一社会治理的基石,才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强大社会力量,与会学者在
该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副院长李培林等出席论坛。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社会治理旨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将‘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标志着由传统社会体制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社会体制转变,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说。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必须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表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必须理顺政府诚信与社会诚信之间的关系。政府首先要带头讲诚信,政府公共价值是社会公德的基础,也是社会治理的价值基础,仅仅依靠法律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魏礼群表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需要从多方面着力,特别应当把握好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全民德治五个关键环节。政府善治,就是要创新政府治理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作共治,就是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基层自治,就是要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社会法治,就是要推行法治社会建设,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全民德治,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魏礼群表示,实现这个超大规模战略工程,需要牢牢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要求,始终坚持社会治理创新正确方向;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决破除各种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需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既要从战略上谋划社会治理现代化,又要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需要坚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高度重视继承我国传统社会治理优秀文明成果,同时又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治理社会文明一切优秀成果;需要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改革,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其他各方面改革的配合性、系统性、协调性,以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形成强大社会力量
“要把社会组织治理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丁元竹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仅要协调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尽管政府在公共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仅仅是公共事务决策中的角色之一。问题越复杂,政府越需要与其他社会部门合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表示,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需要从新公益、新体制、新社会三个层面入手,新公益是超越现代慈善的新动向、新趋势,新体制是从社会管理走向多元共治的体制改革,新社会是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所展示的未来图景。
“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社会组织培育与监管立法,是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内在要求。”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法学教研室副主任吴长军说,发挥社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完善社会组织立法,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形成“法律规范、分工有序、管理有效、培育得当”的多元化社会组织治理体系。社会组织立法必须坚持社会本位,坚持培育与监管并重原则,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保障实现政府的行政职能与社会的自我管理职能分离,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分离,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夯实社会治理基石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和主要抓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表示,社区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培育以地域为基础的真实的生活共同体,塑造社区文化与社区认同,让老百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光认为,当前我国社区规模扩大了,类型增多了,然而人际关系却疏远了,服务也单一了,尤其是一些农村行政村更是出现了官僚化现象。社区没有成为人们所需要的共同体,没有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因此,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夯实社会治理基石,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要改变社区建设轻视社区价值和人际关系建设的现状,逐步把社区建设的重心转移到营造社区共同体上来。”丁元竹表示,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经济对社区共同体的影响,在便利服务圈建设和大规模商场建设之间找到合理平衡。要通过各种措施,促使开发商参与社区建设,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公共利益的实现必须通过公共参与,尤其是业主的积极参与来实现,要建立和完善业主参与的社会体制机制。在创造公共参与和协商民主平台、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
“搞好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民众对社区的需求是存在的,关键在于社区建设是否满足民众需求,是否让民众积极参与。”王春光表示,从社区建设实践可以看到,基层政府逐渐认识到实现社区自治的重要性,从而开始确立政府与社区的平等关系,并在改革体制机制和政策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以社区为平台,引进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培育社会组织,增强社区主体性能力,加强社区建设,可以化解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政府要转变观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树立起与社会平等合作的治理理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