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社会组织激增 专家呼吁政府购买更多公共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今后,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而百姓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则日益增多,这对矛盾该如何解决?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让他们承担更多公共服务,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
今年,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社会组织成立由审批改为登记备案制,降低了准入门槛,全面推开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社会福利三类组织直接登记,试点推行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据市委社建工委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市、区两级登记社会组织数量达6123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9.59个,登记增长率超过27%。昨天,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视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时,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调查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少,覆盖人群不够
鼓楼区挹江门街道丁山社区位于主城区,0.4平方公里辖区内密密麻麻挤了123幢居民楼。居民3015户,常住人口10531人。社区主任吴惠娟说,自己从事社区工作11年,最大感受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公共服务诉求和愿望越来越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少,覆盖人群不够。丁山社区目前60岁以上居民占社区总人口比例超过18%,80岁以上的有220多人,而符合条件能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80岁以上老人只有19户,每月20小时,算下来每周不到5小时。“现在天冷了,许多老南京习惯到澡堂泡澡,七八十岁老人下楼没电梯,子女不在身边,腿脚不利索,社区工作人员轮流陪老人去,实在忙不过来只好请志愿者帮忙。”
不久前,吴惠娟还碰到一件烦心事,一位90多岁孤寡老人去世,社区一手操办丧事、开追悼会、火化、选墓地、派出所销户口等一摊子事,“要是有专门社会组织就好了,一条龙服务,政府埋单,社区可以腾出精力为更多百姓服务。”
调查二:法援公益组织批了3年没下来,今年9月才搞定
李晓霞是一名执业律师,也是南京乐行公益服务中心常务主任,说起中心成立费尽了周折。3年前她就开始张罗,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手续批不下来。今年社会组织成立由审批改为登记备案后,李晓霞找到了玄武区梅园街道挂靠,9月份很顺利地把中心成立起来了。截至目前,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300件,主要援助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中心7名工作人员,每办理一件案子,除了司法部门支付的800—1000元补贴之外,其余费用向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申请,根据案子复杂程度,给予2000元—5000元不等补贴,有效帮助弱逝群体维权。为了扩大影响力,中心还设立了公益邮箱,QQ志愿者群,下一步将拓展服务内容,涉及社区矫正,帮扶帮教,帮助不良行为和失足青少年转化等工作。
调查三:秦淮区购买服务,为失独家庭提供家政保洁
市政协委员、南京一家人物业保洁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傅九梅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意味着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产品会越来越多,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满足百姓需求。借此东风,一家人正与秦淮区联手,为该区所有失独家庭提供保洁、家政服务。如果试点成功,企业还将为低保、单亲家庭、居家养老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发展空间很大,要做事很多。”傅九梅如是说。
来源:南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