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今日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关注

应尽快让社会组织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

日期:2011-07-11 浏览:

    “放手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建设的主体”,在今天上午与网友的在线交谈中,汪洋书记在回答网友“如何激发整个广东基层群众的活力”的问题时,作出了这样切中肯綮的回答。汪洋书记谈到,广东要“加强培育壮大社会组织的力度,尤其是慈善类、公益类的组织”。“下一步有关部门将会下发一个壮大和鼓励社会组织的意见,希望各级政府各拿出资金,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使社会组织能够在社会建设中使更多的人民都参与,能够创造一个很好的平台。

  加强培育壮大社会组织的力度,这一信号的发出,值得欣喜和期待。很早的时候,在社会管理的理念中就“小政府大社会”的提法,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部门权力的弱化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兴起。尽快培育相应的社会组织,来承担社会建设中的发起者和参与者,现阶段对于激发社会活力,缓和基层矛盾,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首先,“小政府,大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熟完善的表现,而社会组织的兴起可以承担由“小”到“大”的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任务。纵观国外一些社会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政府职能仅占整个管理体系中微小的一块,大部分的社会管理职能均靠社会组织在承担。《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曾经明确提出“推进政事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进入转型期的一些矛盾不断激发,政府职能迫切需要从“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社会组织如果能承担起民众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方面能传递彼此的心声和诉求,另一方面能充当润滑剂缓解彼此间的矛盾冲突。社会组织相对于政府的管理部门,对民众来讲会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面对具体的管理事务时,能保持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公正,能切实解决矛盾和推进社会建设的发展。

  其次,由于社会组织扎根于民间,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百姓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对于集中民智、汇聚民心,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管理工作本身也应当是一项创新活动,从现阶段来讲,政府管理手段的创新应当成为建立社会管理长效机制中的重中之重,其关键不在于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于是否存在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人的潜能得以发挥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社会组织扎根于民间社区,在“社会人”向“社区人”的转变和凝聚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消化政府管理的意图,在贴近服务对象、寻找最合适的服务手段方面具有天然的亲民性,另一方面参与社会组织的很多就是热心群众和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表达百姓诉求、督促政府实现精细化管理方面能提出最符合民意、最符合民情的意见和方法。可以预见,社会组织的兴起和发展,对于激发社会活力,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广东领导干部在网络问政上向来是走在前列,拍砖灌水不断,社会活力也在不断激发,今天汪洋书记提出的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对加强社会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让人欣喜,放手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建设的主体,更是一种值得称许的执政智慧,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