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民团体枢纽作用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 党和政府应重视发挥人民团体等在联系服务引导社会组织过程中的枢纽作用。这是因为尚在发展中的社会组织亟需帮助;是人民团体履行自身职能的必然要求;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帮手
□ 上海团市委是最早探索发挥枢纽作用的地方人民团体之一。实践探索表明,当前限制人民团体发挥联系服务社会组织的枢纽作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必要性认识不够;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的积极性不够;党政系统对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的支持不够
□ 人民团体应主动作为,发挥3个方面的影响:发挥资源的影响;发挥价值的影响;发挥人力资源提升的影响。同时,党组织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数量众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强社会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如何寻找新的工作定位,在党和政府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的过程中能否发挥联系、服务、引导社会组织的枢纽作用,成了人民团体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亟需面对的问题。
高度重视人民团体联系服务社会组织的枢纽作用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党和政府应重视发挥人民团体等在联系服务引导社会组织过程中的枢纽作用。人民团体被定位为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双向桥梁与纽带。一方面,人民团体协助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命令,并向人民群众传达;另一方面,了解和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观点和利益,并带回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过程当中。“枢纽”一词,从字源本义上说,是指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引申为事物的关键之处,事物之间联系的中心环节。下面,我们从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和政府三个角度来论证应重视发挥人民团体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过程中的枢纽作用。
第一,尚在发展中的社会组织亟需帮助。当前,尽管社会组织发展很快,但是在政策环境、文化认同和资源获得诸方面尚存在着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困难。从政策环境来说,党和政府尽管已经充分认识到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必要性,但是在细节落实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细化落实。从文化认同来说,长久以来公众习惯于顺服国家统治和伦理纲常,因此在参加社会组织或者接受社会组织的服务时往往充满疑虑。从资源获得来说,社会组织的资金募集、办公场地、会员招募、项目推广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对于存续和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如果工青妇组织试图主动帮助尚在发展中的社会组织,代表党和政府去联系服务他们,无疑是 “雪中送炭”之举,毫无疑问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这也是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的需求因素。
第二,人民团体履行自身职能的必然要求。尽管时代背景变化很大,但是党对于人民团体的要求基本是一贯的,从当前来说,那就是联系和服务对应的人民群众,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这也是人民团体存在的根本理由。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剧变,一方面,共青团等人民团体通过组织能覆盖的群众比例在迅速下降;另一方面,众多群众通过社会组织等形式聚集起来,是否能通过联系服务这些社会组织继而联系服务到广大群众,成了人民团体能否履行好自身职能的重要考量。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角度来说,这些社会组织我们不去联系,必然有其他政治势力去联系,这些都要求人民团体应该主动去联系、服务继而引导这些尚在发展中的社会组织。
第三,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帮手。从社会组织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机理来说,政府提供的是标准化、底线的服务,而社会(主要是社会组织)相对效率较高、专业化强,往往倾向于对特定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就使得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大。当前,我国政府部门也逐步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方式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但是,由于国内社会组织尚在发育,在能力和资信等方面尚有很多不足,因而很多政府部门在购买服务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疑虑,从公众角度来说,对接受社会组织的服务也不完全信任。所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就凸现了。相对而言,人民团体比政府部门更了解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在公众心目中又是比较权威和正面的,所以由人民团体作为担保,帮助社会组织承担政府的购买服务,这些既有需要,也有可能。
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的实践探索和存在问题
过去十年来,一些经济和社会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致力于培育社会组织,与此同时,如何发挥人民团体的枢纽作用的实践探索也在不断推进。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两种方式,一是将人民团体直接建设成为枢纽性组织,直接联系服务社会组织;另外一种方式是由人民团体发起建立一个枢纽型组织,通过它来联系服务社会组织。这两种方式都是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的有益探索。
上海团市委是最早探索发挥枢纽作用的地方人民团体之一。“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成立于2006年10月,是经上海市社团管理局审批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为上海团市委,是联系服务青年社会组织、青年自组织的枢纽型组织。目前该中心直接联系了750个社会组织,这是国内最早出现的枢纽型社会组织。2008年起,上海团市委又在全国省级团委中率先设立了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不断探索开展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有效路径。同时,上海团市委积极推进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有八个区成立了“青年公益服务支持中心”,负责区域内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和服务工作。
这些实践探索表明,在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的进程中,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在理论上是必须的,在实践中也是切实可行的,在当前一段时间又是比较紧迫的。如果能够在这些青年社会组织“破茧而出”的成长阶段,由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给予必要的扶持,会更容易与他们建立起情感的纽带,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的相互关系。
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不足和特定历史阶段的约束,当前限制人民团体发挥联系服务社会组织的枢纽作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原因,现实中老百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政府。所以,一方面政府要不断改进服务,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地培育社会组织,让渡一部分服务给社会组织,让它们来分忧解难,同时公众通过参与也会加深对政府运作的理解。2、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的积极性不够。人民团体目前所进行的试点性探索主要是基于其自身认识而采取的自发性行动。由于各地人民团体对于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同,其探索的积极性也有明显的差异。还有些地区、有些人民团体对于社会组织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疑虑,存在着不理解、不信任、不作为的倾向。由于社会组织良莠不齐,少部分社会组织和境外组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相当多的人民团体对于接触社会组织存在着顾虑。3、党政系统对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的支持不够。一方面,党和政府对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联系服务社会组织的认识不够,一部分政府部门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即政府直接联系社会组织即可,须知在政府转变职能的当下,面对如此海量的社会组织,任何一个部门都是难以直接应对的。另一方面,人民团体在资源、信息方面相对于党政部门而言又是比较弱势的,如果要发挥好枢纽作用,需要党政系统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人民团体进一步发挥枢纽作用的展望
为了发挥好人民团体的枢纽作用,就要建立大的“系统观”,既要考虑公众和社会组织需要什么,也要考虑人民团体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还要考虑党和政府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
首先,人民团体应主动作为,发挥3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发挥资源的影响。比如,上海共青团建立的“智慧公益”平台,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相互之间、社会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资源互补和对接。2014年初,上海共青团通过举办公益晚会,为社会组织展示项目提供平台,吸引企业家来赞助,一场晚会就吸引捐款超过1000万元。二是发挥价值的影响。党团组织可以通过推动具有社会引领性的意识形态,与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形成某方面的共鸣,从而奠定合作基础。当下,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成了党对社会进行价值整合的关键,人民团体完全可以在与社会组织的互动过程中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三是人力资源提升的影响。社会组织的成长壮大和领袖人物的关键作用是密不可分的,这些领袖人物是否认同我们的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到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也会影响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协助党组织做好社会组织领袖人物的联系和培养,也是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的应有之义。2012年上海团市委依托团校成立了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学院,面向青年社会组织中的领袖骨干、有志于公益事业的高校学生举办了不同类别的培训班,在他们公益梦想的起跑阶段给予支持和引领。同时,还推荐3名青年社会组织领袖成为全国青联委员,16人成为市青联委员,让他们切实融入党的青年工作大局,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生力量。
其次,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是首要条件。一是明确要求人民团体要联系和服务社会组织。各级党组织应明确人民团体加强联系和服务社会组织的责任。联系和服务群众是党赋予人民团体的职责,对于那些已经通过自我组织汇聚起来的群众,人民团体通过联系服务社会组织继而联系服务到这部分群众,当然是责无旁贷的。二是对人民团体探索时可能的失误给予有限度的豁免。我们要相信绝大部分的社会组织都是良性的,能够为社会带来正面的效益,绝大部分社会组织中的群众都是可以信任的,至少是可以争取的。是探索就可能有失误。对于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社会组织时可能出现的失误,我们认为应当给予适度的豁免权以鼓励其大胆地进行探索,而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则应当通过加强部门协作来降低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人民团体也要认识到,对社会组织既要看到联系服务的一面,也要看到规范防范的一面。
第三,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一是要尊重人民团体的枢纽作用。目前,相关法律制度中关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双重管理制度,既不利于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组织与政治组织、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疏离。二是为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提供资源支持。政府部门拥有非常充裕的资源,当前政府越来越重视通过购买服务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一种方式是请人民团体加入到项目评审、过程控制的过程中来,另外一种方式是索性将一部分购买的服务先委托给某些人民团体,再由这些团体向社会组织“转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充分发挥这些人民团体的联系优势,降低政府直接向社会组织发布、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估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通过人民团体整合社会组织来承担购买服务,还有利于改善政府部门间的相互疏离和资源分散化分布状态,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还有不可忽视的一面,就是在帮助这些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增加他们对于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从而实现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社会组织方兴未艾,人民团体通过发挥联系和服务的枢纽作用,完全可以在提升自身能力、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无愧时代的重要贡献。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夏科家系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