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研究

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日期:2010-06-03 浏览:

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组织管理局    刘社松
 
 
     广西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有11829个,其中社会团体792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882个,基金会19个。近年来,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区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广西异地商会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十多个规范性文件,努力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抓好脱钩工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组织发展新机制
     广西社会组织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组织官办色彩浓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7年,广西各级党委、政府把做好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脱钩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自治区政府成立了脱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与行政职能脱钩工作方案》,明确了脱钩工作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限以及有关问题的处置等。同时,转发了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加快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脱钩后行业协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职能定位、体制机制、能力建设、监督管理、扶持政策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自治区民政厅积极协调各有关业务单位,着力做好行业协会与政府职能部门脱钩工作的落实。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至2008年6月底,全区1276家行业协会95%实现了与政府职能部门在机构、职能、人员、财务、办公场所等五个方面脱钩,成为“自主会务、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从而使全区社会组织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完善监管方式,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组织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为了使社会组织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健康有序发展,近几年来,广西不断改革和完善监管方式,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组织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一是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发挥各级党委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作用,把握社会组织发展与规范的正确方向,使社会组织成为党领导下的可靠力量。在具体工作中,依托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和属地党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
    二是健全社会组织的自律机制。强调社会组织必须依照章程开展活动,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明确章程在社会组织活动中的基本准则地位,保护社会组织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开展活动。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完善内部制衡和约束机制,建立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服务承诺等管理制度,从而使社会组织普遍提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各级民政部门开通了民间组织互联网站和专项热线电话,建立起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和公众投诉制度,健全了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和诚信制度,形成了对社会组织的有效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还建立了社会组织法人数据库,定期公布社会组织名单和遵纪守法、年检情况等信息。社会组织也定期公布其服务程序、业务流程、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益服务和年检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捐赠、政府资助或政府向其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还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财务审计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沟通机制。自治区政府在《关于加快我区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规定,政府在制定政策、进行重大决策及立法过程中,应及时与相关社会组织进行沟通,听取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政府主席马飚在研究应对金融危机策略时就先后四次听取了社会组织的意见。与此同时,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还积极组织社会组织代表参加各种听证会、论证会,提高社会组织对公共行政的参与度。
     五是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为加强对社会组织涉外活动和入境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自治区建立了外事、民政、安全、教育、卫生、宗教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会议,分析有关情况,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积极做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交流,与境外社会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应邀以单位会员名义加入国际组织和接受境外捐赠等相关涉外活动的监管工作,特别是做好入境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监管工作,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六是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对主要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等基层社会组织,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达到登记条件的及时予以登记,未达到登记条件的,纳入备案管理。目前,在全区纳入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达到12683家,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225个,通过实行备案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组织的监管。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加快社会组织发展的有效途径
     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外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为此,广西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动社会组织发展。
     一是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移。从体制上规范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强化市场功能,完善政府职能。结合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将各部门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来实现公共责任和义务。政府相关部门主要是加强引导、扶持、管理和监督,强化标准化建设、资质审查、跟踪指导和绩效评估,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目前,全区各级政府普遍已将培训、统计、评估等一些事务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委托给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是加快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按照政府转变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对政府分离出的或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可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都通过政府补助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预算单位在年度预算中申报购买服务项目预算,财政部门审核安排。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目前全区各级政府每年用补助民办学校、民办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民办福利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专项资金超过5亿元,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是制定并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财税政策支持,根据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质,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会同财政、税务部门研究制定鼓励社会捐赠的配套政策,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环境。目前,全区已有19家基金会和50个社会团体获得了减税认证资格。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扶持包括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内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四是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会同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研究解决社会组织的人才引进和培训、职称评定及职业资格认证等问题,认真抓好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政策的落实。同时,会同各业务主管部门定期举办社会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和管理能力培训班,使其成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中坚力量,对社会组织的财会人员坚持每年培训一次,强化他们的职业操守,增强他们的遵纪守法意识,从而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来源:《社团管理研究》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