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研究

强化社会组织建设 提升政社合作能力

日期:2010-06-03 浏览:

强化社会组织建设    提升政社合作能力
 
李国弟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社会组织的民主建设纳入基层民主范围,“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明确要求“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近年来,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按照这一精神,致力于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和开展政社合作,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强化社会组织建设是必然要求
  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强化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是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1、社会组织是政府瘦身的“减肥剂”。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的助手,能起到政府起不到也起不了的作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放权于社会,建立服务型政府,就应该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要求,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项,归还、转移或委托给有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担。10年前,潍坊街道根据当时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先行先试的要求,在街道层面建立9大事务所,承担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社会组织是和谐社会的“粘合剂”。社会组织是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力量和中介,是一种能够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新实体、新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势必要发挥政府、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的作用。4年前成立于潍坊街道的周亚英工作室,站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社区难题,调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起到了“老娘舅”和“老舅妈”的作用。实践表明,社会组织可以整合公众利益,通过组织化、制度化的表达方式反映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推动社会行为的规范化、有序化,是化解矛盾、缓和冲突的润滑剂、稀释剂,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促进社区和谐的“粘合剂”。
  3、社会组织是服务创新的“催化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和重要保障。当前,社会组织遍布全国城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成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为此,有必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社区建设的情况,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途径,进一步推动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社会组织具有专业多元化、规模多样化的特点,具有“草根性”,有助于实现服务机制、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让政府为人民提供的服务由粗犷型走向精细化,由非专业走向专业化。
  提升政社合作能力是客观要求
  面对利益多元格局逐步显现、公民需求日益分化的新形势,社会组织应与政府在法治的框架下建立起稳定的政治互信和良性合作关系,提升政社合作能力,提高社会整合水平。
  1、在合作中提升能力是基础。社会组织要发展,成为服务国家、社会、人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就必须在不断承担政府剥离职能的过程中进行政社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能力,促进发展。潍坊街道老年协会在2004年成立时,力量相当薄弱,经过街道民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采用“费随事转”的项目制形式,每年承办潍坊街道“金婚老人集体庆祝活动”、“康乐年华”老年风采展示敬老日主题活动,以及参加区老年人运动会、区元宵节活动、老年教育成果展等项目。在这样的政社合作中,不断吸引社区内各种专业技能人才加入,队伍得到壮大,能力得到提升,成为浦东新区颇有影响的老年社团。
  2、在提升中更好合作是关键。当前,政社合作正面临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和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调整,使得社会组织的新作用日益凸显。在此情形下,大力推进政社合作的互动,对于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潍坊社区的东方青年社是一个面向楼宇白领的青年社团,成立之初以九六广场党总支为依托,以“东青杯”楼宇欢乐体育节为载体,倡导“每天运动一小时”的理念,承接开展楼宇青年喜闻乐见的公益活动,吸引了不少青年白领的融入。在与九六广场党总支3年的密切互动合作中,该社团已成为本地颇有名气的一个社会组织,并被评为“2009年度上海市青年中心优秀‘十佳’社团”,得到广泛认可。九六广场党总支也通过东方青年社活动的开展,展示了党组织的形象,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在互动中讲究诚信是保证。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引导,全面展开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诚信自律制度建设。同时,探索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化管理模式,采取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社会组织应在承接政府职能和项目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社会公信度。例如,潍坊街道的为老服务“六助”项目、“助残”阳光之家综合服务这两个公益项目,就是通过招投标、引进福彩金作资金支撑等方式,交由浦东新区乐耆社工服务社和浦东新区社工协会来承办的,为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的新型合作关系探索了新路。
  切实采取措施推动党的领导社会化
  剥离非核心的政府职能,积极引进、培育社会组织,延伸政府手臂,强化管理效能,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进行社会组织建设与政社合作,把握社会组织发展与规范的正确方向,使社会组织成为党领导下的可靠力量,从而切实推动党的领导社会化。
  1、党政领导是否重视要看财力保障机制。要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有必要像孵化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一样,为社会组织提供财政、咨询、培训等政策支持。多年来,潍坊街道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培育,先后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潍坊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和《潍坊社区群众团队备案制度》等政策,建立了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财力保障机制,每年在公共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资金用于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让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得到实惠,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2、社会组织是否充满活力要看竞争评估机制。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时间较短,其数量、质量、功能、作用与“五位一体”建设的要求对照,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让社会组织充满活力、蓬勃发展,应当建立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社会组织进行资质审查,在合作中跟踪检查,在合作后有社会调查和绩效评估,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劣汰竞争激励机制。同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一批服务好、能力强、公信力高、影响力大的品牌社会组织。当前,潍坊街道已经联系了一家专业权威的机构作为第三方,对分别由个人、社团、民非等承办的5家老年日托中心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初步起到了良好的督促效用。
  3、社会人才是否引得进留得住要看激励机制。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优秀的社会人才。潍坊社区敬老院在委托社会化管理模式探索中有过经验教训,为此,我们变委托管理制为选聘院长年薪制,较好地解决了委托管理模式的弊端。实践表明,要让社会组织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必须广开举贤荐能之路,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一套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系统机制。在此基础上,促使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己任,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责任性,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浦东新区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