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研究

六安市社会组织建设调查与思考

日期:2009-08-11 浏览:

    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近期就我市社会组织建设问题,先后深入寿县、金寨、舒城、霍山等县做了专项调研,同时与农业、劳动、教育等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座谈,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一)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我市社会组织获得了快速发展。据2006年底统计,全市各类社团组织是248个,其中,学术性组织93个,行业性组织60个,专业性组织49个,联合性组织46个;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118个,其中,法人制单位26个,合伙制单位27个,个人制单位65个。全市的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共计是366个。

    至2008年底统计,全市各类社团组织545个,其中,学术性组织108人,行业性组织147个,专业性组织178个,联合性组织112个;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332个,其中,法人制单位153个,合伙制单位39个,个体制单位140个。全市的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共计是877个,年增长率为8.3%。

    主要分布在农业生产、劳动就业、职业培训、人才交流、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体育卫生、工商城建、商贸流通、招商引资、文学艺术、考古收藏、法律服务、民政慈善、救灾救助等行业领域。

    最近,又正在培育发展全市性的农业十大特色产业协会。预计至2009年底,全市各类社会组织总数将会突破900个。

    (二)发挥作用显著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方面。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我市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勇跃捐献救灾款物达80多万元。特别是慈善类社团组织,积极配合民政部门,为支援地震灾区人民,共募集各种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达500多万元,表达了我市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的爱心,为四川灾区救灾工作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社会组织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它们既能反映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诉求,又能帮助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第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

    特别体现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包括农民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他们把农民互相联合起来,不仅有利于生产、加工、销售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还有利于农民互相帮助,降低生产、销售成本,形成规模效益,从而增加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如舒城县蔬菜协会,一年下来,能为15000户种菜的农户增加经济收入达900多万元。舒茶镇的水稻种植协会能使3.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平均每亩年增收800元,一年共增收3千多万元。同时在推广良种,节约用水,缓解农民争水矛盾,减少农药投入量,利于环保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统计,我市199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几年来共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2亿多元,使30多万户100多万农民获得了好处。

    第三,促进社会就业方面。

    主要体现在民办非企业单位作用上,其中如:科达、振华、鹏飞、同来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近年来我市的技工类民办培训学校共培训技能型劳动者30多万人次,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技能培训近6万人次,经过培训的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这些民办非企业单位同时也解决了自身就业1200人,文化教育类民办学校解决教师就业5000多人,社团组织解决就业850人,共解决自身就业人数达7000人左右。我市社会组织先后为36万多人组织了技能培训,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既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又促进了家乡社会建设。

    第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方面。

    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文化教育类民办学校尤为突出。近年来全市民办教育共教育10万多幼儿园儿童,培养1万多名小学毕业生,3万多名初中生,4千多名高中生,5千多名职业高中毕业生,1万多名职业中专毕业生,1万5千多名其他非学历培训毕业生,使这么多难以就学的学生,又能继续就学。在民办初中、高中学校里面,皋城中学、汇文中学、六安中学、皖西中学、轻工中学、舒城晨光中学、金寨县金城中学等最为有名。特别是金寨县金城民办初级中学,每年毕业生考取六安一中1百人左右。这些文化教育类的民办学校成了公办文化教育类学校的重要补充,同时解决了自身5千多人教师就业问题。从长远观点来看,民办教育类学校与公办教育类学校将具有同样的竞争优势。

    二、目前我市社会组织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不足和缺少办公场所

    社会组织要开展活动,最大的困难是缺少经费。由于经济不发达,会费难收,经费问题往往是主要问题。同时,很多社会组织,特别是其中的社团组织,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专职工作人员没地方办公。

    (二)被侵权的问题

    由于社会组织本来就是民间性质的组织,而不是行政组织,又因缺少资金和活动场所,多靠求援依靠别的单位支持赞助而开展活动,所以在整个社会中还居于弱势地位,这同时也导致了它的合法权益往往更容易受到侵犯,特别是最容易受到来自业务主管单位的侵犯。如有些协会法定代表人的变更,不是由协会选举产生,是由业务主管单位任命。

    (三)活动不规范或不活动问题

    有名无实或名存实亡而不活动的组织,在整个社会组织中的约占20%。不活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经费困难所造成;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业务主管单位或管办性质的问题所造成。如有些研究会自组织成立以来,实际上就没很好地开展活动。活动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是由组织里的成员不懂有关政策法规所造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办性质的社会组织漠视政策法规所造成。

    (四)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在管理机关中达不到领导重视,人手少、经费不足,加上双重管理体制,导致了监督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进行。至于培育发展工作更是无法做到。其有效性实际上只是注册登记而已。

    三、关于我市社会组织建设几点思考

    (一)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组织建设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而整个社会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比如说:执政党好比是社会机体的首脑,政府机构是社会机体的骨骼,人民群众是社会机体的细胞血液,而社会组织则是社会机体的筋脉。像我国这样的社会机体,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对这几个方面的建设都要统筹考虑,平衡发展,否则将达不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应看到,要走好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就不应忽视利用好社会组织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我国的行政成本高。原因是什么事情都由政府来解决,政府除了应当管的以外,同时又管了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怎么办?就是把政府可管可不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一些事情交由社会组织来管,首先是交由行业协会来管。这样才能使小政府逐渐小起来、大社会真正大起来,以使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通向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

    (二)要对社会组织建设加大投入与扶持。

    如何使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呢?至少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政府应对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投入,设法帮助解决其活动经费与活动场所问题;

    2、政府应对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或文件,扶持社会组织建设,使其壮大发展。业务主管部门除了具体检查指导和提供咨询服务外,还应采取对社会组织举办业务培训等办法,帮助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建设轨道。

    3、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既要防止社会组织不活动,也要防止其乱活动。监督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平时执法检查、年度检查、机构评估、督促其加强诚信建设、财务审计等内容。

    (三)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应写入每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每年两会的召开,应注意听取关于社会组织建设问题的议案和提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社会组织人士也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年龄适当放宽。

    对活动好的社会组织及其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人士,政府应给予一定激励,如评比、表彰、奖励等;对活动差的社会组织或人员,则应批评或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政府要转变工作职能,逐步走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道路。因社会组织里人才济济,有些人士都是某行业的专家。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正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一个重要举措。它既有利于政府自身小起来,也有利于社会组织得到自身发展。

    (四)要解决好社会组织被侵权问题

    解决社会组织被侵权问题,首先要注意解决好被业务主管单位侵权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使其与业务主管单位脱钩,实现政社分离。同时还要注意解决业务主管单位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中兼任领导职务的问题。为此,要试行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使原业务主管单位逐步变为业务指导单位。

    (五)要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机关建设

    社会组织管理机关工作任务繁重,种类多,既有各类社团组织,又有各类民非单位,批准成立与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程序相当复杂,既要指导培育发展,又要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做好注册登记、变更登记、换届选举,以及各种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等。由于全市有近千家社会组织,涉及面广,涉及政策相当复杂,需要分类指导才行。为此,市一级的社会组织管理机构至少要有以下几方面管理人才:

    1、懂得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政策人才;

    2、会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电脑打字,上网查询资料)人才;

    3、财务审计人才;

    4、社会组织评估人才;

    5、整理档案资料人才;

    6、专业培训人才等。

    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建设,从根本上讲,应使它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管理机构,提高其地位,增加人员编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所需的工作经费。否则,这个登记管理机关对全市的社会组织既管不过来,更无法管到位。

 

 

 

                                  张文胜   许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