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狼效应”谚语表达的是一个真理:一只狼带领一群羊,打败了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狼。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做得如何,关键是看这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能力,笔者结合基层实践认为基层民管局长领导能力建设应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政治辨别能力
合格的民管局长,应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辩能力、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从维护稳定和讲政治的高度观察社会现象,分析和回答各种现实问题,做到在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体说来要有六种意识:忠诚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
二、驾驭局势能力
当前,民管工作面对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增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社会组织的稳定与和谐,这就需要民管局长能够从理论和实际相互结合的视角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政策方针,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要审时度势,适应新变化、新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多动脑筋想问题,敏于思,慎于行,找准工作方向,把握工作重点。基层民管局长要不断提高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努力增强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切实增强分析复杂局势和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努力做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利益荣誉面前不伸手,在重大原则面前不让步,在完成任务面前多敬业。
三、综合协调能力
民管工作需要协调的事项很多,客观上存在着管理和活动社会化的问题。基层民管局长只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主动搞好上下左右内外各方面关系的协调,才能确保民管工作得到领导重视和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首先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民管工作与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关系;民管工作与本地区整体工作的关系;下级登记管理机关与上级登记管理机关的关系。摆正位置,正确定位,不断强化服务、协作和合力意识,为本地区的中心工作服务好。其次,要加强队伍内部、协作单位之间的沟通。第三,要协调与社会各界、广大基层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克服特权思想,广泛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民管工作的理解支持,大力营造多关心、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
四、提升服务能力
提升民管工作服务是促进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民管工作服务:一是要按照法律法规搞好服务,努力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发动社会组织能力搞服务,利用他们人才聚集、知识层次高、活动方式活,拥有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练好内功,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五、务实自律能力
对民管局长而言,加强作风建设,不仅关系自己的形象和声誉,而且关系到民管工作、民管事业的兴衰成败。要正确对待名利,视个人名利淡如水,视党和人民利益重如山。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词典里,“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奉献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要严于律己的操守。自律是一种约束,要求自己慎权慎独,自警自励;自律是一种作风,提醒自己多做少说,敏于事而慎于言;自律是一种责任,告诫自己用权时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六、改革创新能力
在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期待和诉求、挑战与考验同在,民管局长要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与考验,就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提高创新能力,必须要切实增强创新的意识,使思想进一步解放,理念进一步提升,视野进一步开阔,把思想和精力聚集到创新的实践上来,从而催进创新的动力,积极探索民管工作运行机制的改革,立足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进一步健全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切实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有序加快社会组织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探索形成社会组织评估体系、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的查处力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淮北市民间组织管理局 局长 朱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