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组织领导者应注重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
定远县民营企业协会会长 何俊飞
非权力影响力是相对于权力影响力而言的,是指在领导职权(权力影响力)以外由领导者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榜样等非权力因素对被领导者形成的影响力。在领导活动中,非权力影响力是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较之领导职权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民间组织作为社会团体,其领导者更应注重围绕民间组织工作特点,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
一、品格是民间组织领导者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础
品格,指民间组织领导者的道德、品行、作风。品格是领导者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础。综观那些领导有方、成绩显著、有较强影响力的领导者,无一不是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民间组织领导者要完善自己的品行修养,需要把握住“德、廉、公、信、诚”五个字。“德”就是思想道德,它要求领导者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党的宗旨、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是最基本的“德”。除此之外,它还要求领导者注重公共道德。领导者作为公众人物,其道德水平自然地成为群众的标杆。领导者道德高尚,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廉”是廉洁。廉洁是领导者的立身之本,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公”就是公正、公平、公道。领导工作实践反复启示我们:在许多问题上,不公导致消极、离心,公则赢得人心。“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信任,二是信用。信任是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体现人格力量的纽带。民间组织领导者对协会成员给予充分的信任,就会使整个群体保持和谐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讲信用,就是不食言,不说空话大话,这是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诚”就是对人以诚相待,以心换心。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原则和根本要求,是扩大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强大内驱力。在工作实践中,领导者若能对人以诚相待,即使是简单的话语,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若待人不诚恳,即使再多的投入、再大的投资也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二、才能是民间组织领导者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源泉
才能,是指领导者的才识和能力。才能是领导者的能源库,是领导者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有才能的领导者会给工作群体带来成功的希望,使人们对他产生一种敬佩感。敬佩感是一种心理磁石,它会吸引人们自觉地接受影响。
才能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知识要素,二是能力要素。知识是衡量一个合格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和起码要求,它直接关系着领导效果的优劣。如果一个民间组织领导者既精通业务知识,又有丰富的管理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那就能赢得会员的敬佩,继而产生强大的感召力。一个缺乏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领导者,就会在许多问题上一筹莫展,其领导效果也就大打折扣。领导者除了有丰富的知识、渊博的学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能力。一个优柔寡断、缺乏应有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断魄力的领导者,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也很难得到工作群体的认可。
三、勤奋是民间组织领导者提高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勤奋精神也是治政的基本原则之一。一个领导者有没有影响力和感染力,也往往决定于“勤”这一点。勤于行则事治,勤于思则理得,这是古人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天领导者提高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勤于谋事能成就大业,勤于理事能获得敬重,勤于干事能取信于民。
有人说,领导者要保持“三勤”:脑勤——长于思考;腿勤——深入实际;笔勤——善于总结。对民间组织领导者来说,要保持增加新内容的“三勤”:一要勤于学习。要不断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只有勤于学习,虚心问计于会员,才能不断提高修养,才能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二要勤于实践。作为民间组织领导者要想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勤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三要勤于总结。勤于总结是领导者提高素质、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古人尚能“吾日三省吾身”,作为现代领导者,更要勤于总结、善于总结。领导者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后,冷静地坐下来,认真地回顾总结一下,或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座谈总结一下,非常必要。通过总结,可以找出在领导实践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扬长避短。
四、业绩是民间组织领导者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出成绩、创实绩、留业绩,是领导工作的落脚点,是群众评论干部的侧重点。领导者德才兼备、勤奋努力,其结果都要通过伟业佳绩得以体现。劳而无功、劳而无获的领导者是难以树立起良好形象的,也难以对群众产生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那些工作成绩突出,能够改变面貌的领导者,自然能在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反之,整天忙忙碌碌却多年不出政绩,甚至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领导者是不可能得到群众认可的。作为一个民间组织领导者,必须真抓实干、励精图治,以业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跟,进一步巩固群众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非权力影响力。
定远县民营企业协会自成立之日起,我始终把立足服务作为协会的首要宗旨,由我牵头编写了《定远县民营企业创业指南》,全书分企划篇、政策篇、工商篇、税务篇、金融篇、科技篇、外经篇、合同篇、项目篇,旨在为民营企业创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度技术创新、制定发展战略、企业决策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成为民营企业的“良师益友”。我还与协会同志一道,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鼓与呼,着力在全县上下营造“民营经济大合唱”的浓厚氛围,在“民营经济大合唱”中,我们勇作领唱者,做好带头人,汇集上上下下的力量,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把分散的无形力量凝集成有形的强大合力,共商民营经济发展大计,同创民营经济发展大业。一年来,协会的工作受到了会员及广大民营企业主的好评,大家都说:“协会就是我们的娘家。”
五、情商是民间组织领导者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有效方法
“情”即心情、人情、感情。国外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促其成功的80%的因素来自情感方面,只有20%的因素来自智力方面的影响。在领导实践中,“情”好似催化剂,能加速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融合反应;“情”又好比调色板,能使赤、橙、黄、绿、青、蓝、紫和谐搭配,亮丽纷呈。因此,民间组织领导者要获得非权力影响力,“情”是不可或缺的“作料”。在工作实践中,领导者要明心情、通人情、重感情。
明心情,是指民间组织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历史上凡是成就了一番大业的领导者,多是心地坦荡、胸怀宽阔的人。宽广大度、虚怀若谷,是领导者应有的风范。领导者还要有一颗平常心。有人把平常心的最高境界概括为三句话:遇到好事不失态,做到得意淡然;遇到挫折不沮丧,做到失意泰然;遇到委屈不动怒,做到从容超然。对领导者来说,就是要能经受住成功的考验,经受住挫折的考验,经受住委屈的考验。
通人情,是指民间组织领导者要注重人际交往之情。人际交往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人期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哪怕是一个主动的招呼,一句亲切的寒暄,都会使人感到一种尊重和亲近。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要通人情,变“官”为民,放下架子,与群众交朋友,沟通彼此间的感情;变“硬”为软,与群众交往时,不要板着面孔,而要和风细雨,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要以“仁”为善,多记他人的好处,多看他人的长处,多想他人的难处,不自私、不猜疑、不嫉妒。
重感情,是指民间组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要注重感情投入。重感情,一是指民间组织领导者对所从事的工作要有感情。对工作有感情,就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成大事,干大业。二是指领导者在工作中要注重感情投入。落实政策,贯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活动,要善于融理于情,既要坚持原则,摆正道理,又要注重感情,讲究方式。做思想工作要善于寓情于理,切忌“三分道理七分蛮”,态度粗暴、方法简单。要多做和风细雨式的说服、帮助、教育工作,善于用事实讲道理,不能以势压人。三是指领导者在工作作风上要体现人情味。凡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体察下情、待人热情的领导者,一般都有较高的影响力。相反,缺乏人情味、对下属和群众冷冰冰、靠权势压人、爱耍威风的领导者,则很难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