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研究

加强民管队伍建设 促进民间组织发展

日期:2007-11-06 浏览:

加强民管队伍建设  促进民间组织发展
 
巢湖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  张德甫
 
    民间组织是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并列的第四大类社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给各类民间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市各类民间组织快速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各类协会、学会、研究会、联合会、促进会等社会团体不断涌现,民办幼儿园、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科研院所、民办老年公寓、家政服务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起来,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民间组织发展的现状及其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全市民间组织的现状
    截至2006年底,全市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和备案的民间组织共1314家,其中登记社会团体424家,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412家,备案社区民间组织478家。我市民间组织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登记数量快速增长。由2002年的293家快速增加到目前为止的1314家,增长的势头还将继续保持;二是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明显提高。全市民间组织由过去的多数不规范,有名无实的状态逐步走上了运作规范、制度建全的发展轨道;三是门类齐全,覆盖广泛,作用显著。全市各行各业都有民间组织活动,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四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挥作用明显。目前全市共登记和备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34个,覆盖了农、林、牧、副、渔各个行业,涵盖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五是依法登记意识越来越强。依法登记、规范管理和按章运作已被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认知和遵守,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民间组织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事件。
    (二)民间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民间组织的发展在我市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以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促进我市公益事业、繁荣市场、活跃文化、方便群众生活、培养人才及全市的发展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广揽人才。他们集中了一批学术上有造诣、技术上有专长、管理上有经验、社会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处于政府和企业、社会之间的层次,具有调节生产关系、实行行业管理、发挥中介作用、创新科学技术的职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成为构筑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分布领域广。社会各领域,各阶层都有民间组织,和人民群众联系紧密,代表公众利益,在消除贫困、扶残救弱、环境保护、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方面起到了调节社会矛盾,和谐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三是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民间文化。通过研究地方民间艺术,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正气,为新时期社会文明和和谐社会注入了传统的文化精髓,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四是架起了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各类民间组织,它们代表着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在社会组织结构中接近基层,了解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既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联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向政府咨询、提供信息和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五是为政治体制改革服务。政府机构改革后,从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就要把一部分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转移给市场,转移给各类民间组织。这些民间组织承担着政府机构改革后的部分职能,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六是创造就业机会。如社会团体可为政府机构改革后的转岗分流人员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提供服务等等。
    二、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任务与管理队伍不相适应
    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加强民间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是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保持民间组织的发展和管理能力始终处在相适应的水平,这是关系到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证,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组织数量迅速增长,登记管理工作日趋繁重,民间组织的发展与管理的矛盾越来越大。
    (一)我市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任务
    1、需要纳入规范管理的民间组织众多。近年来我市民间组织登记意识虽然在不断增强,但未进行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还是多数,经初步调查,我市已经存在而没有进行依法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多达上万个,这当然与民间组织的依法登记意识还不强有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和目前的登记管理机关力量薄弱,难以有效地开展政策宣传和登记督促、督查有一定的关系。
    2、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的常规工作。在管理中民间组织涉及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情况、财务管理和经费收支情况和事项变更情况等方面,而民间组织的特点是组织松散,业务范围千差万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些给监督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由于管理力量的不足,许多地方目前仅能局限于一年一度的年度检查,对年检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参加年检的民间组织缺少执法的手段力量。
    3、对民间组织违法行为的督查。民间组织数量的迅速增加,类型的增多,他们在追求的目标差异也越来越大,少数民间组织不能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章办事,规范运作,如有的民间组织活动超出了自的业务范围,有的未经登记,以民间组织对外进行活动,还有少数维权类民间自发组织活动等,这些组织的违法行为如不及时予以督查,将直接影响了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4、登记数量的迅速增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组织的登记数量越来越多,管理监督的任务越来越重,管理机构人员和工作任务没有协调发展,使登记与管理的矛盾越来越大,导致管理中力量严重不足、手段缺乏,无力有效地开展监督管理、宣传、督促、督查,管理起来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应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我市民间组织的管理队伍现状
     我市四县一区,六个登记管理机关,包括代管人员共7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个登记管理机关仅有工作人员1名,而且部分工作人员一人兼多职,民政工作千头万绪,哪里有事哪里干,远远不能满足登记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无时间有计划对民间组织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从我市民间组织发展快的县看,登记数量已达300多家,却只有1名工作人员,仅能勉强应付日常的登记工作,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力不从心。民间组织监督管理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而管理队伍的力量又严重不足,发展和管理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不协调,长期发展下去会给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三、各级政府要从社会稳定出、高度重视民间组织管理队伍建设
    民间组织作为社会四大块组织之一,具有政治性、政策性、程序性强,群众性、广泛性、社会性复杂的特点。要使民间组织有序健康发展,管理工作更重于登记。目前登记管理机的管理力量无论是管理人员、能力、水平、手段都严重不足。这里有正处于改革时期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有政府和领导对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民间组织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全国有关省市来看,凡是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管理机构都比较健全,都有与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如许多大城市都成立了民间组织执法队伍,以查处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和非法民间组织。山东省的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与健全的管理队伍和足够的管理人员是分不开的,据了解他们的市、县级的登记管理机关都有十几名工作人员,保证了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中办发[1999]34号、皖办发[2000]16号文件要求:“机构改革中要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力量,充实民间组织管理队伍” 有没有高效的办事机构和强有力的管理队伍,是能否做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保证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关键。
    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法规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根据中办发[1999]34号、皖办发[2000]16号文件要求,高度重视民间组织管理队伍建设,选派政治强、素质好、作风正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和理论调研等工作,提高民间组织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民间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真正依法加强民间组织的管理,保证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前民间组织的发展实际,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民间组织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好前瞻性决策,统筹解决民间组织管理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使民间组织的管理职能、管理能力和工作任务相适应,达到登记管理机关有足够的力量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对民间组织进行监督管理,查处打击民间组织违法、违纪行为和非法民间组织,做好培育发展,规范登记,把民间组织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引导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和谐、良好、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