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在搞好“五个把握”和“五个结合”上下功夫,不断探索民管工作的新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我们的做法是:
一、把握政治性,把社团登记管理工作自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相结合。社团登记管理工作政治性很强,因此,要做好社团登记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学习,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自觉地、不断地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我们一是自觉加强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条例法规的学习。经常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学习与培训,做笔记、写体会,开展讨论,深刻理其精髓,真正吃透其精神。二是自觉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要做好社团登记管理工作,必须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求“精”,但求“懂”,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二、把握专门性,把社团管理工作与了解行业或部门工作,加强互动交流相结合。社团登记管理工作专业性很强,它涉及各个业务主管部门的专门工作。因此,要做社团登记管理工作,必须实现与业务主管部门的互动,避免单一登记管理的现象。在受理社团登记时,一是根据社团发起从业务主管部门的筹备批复报告,作为审批的第一要件,在与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协商和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等办好登记审批。社团登记管理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登记管理,可以熟悉部门工作,了解专门知识。因此,我们不因自己工作任务重而敷衍塞责,不因部门工作“不重要”而草草了事,而是切实重视,认真对待每一件社团登记审批工作,把每一次办理都作为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机会。
三、把握实践性,把社团登记管理工作与开展深入调研,了解基层实情相结合。社团登记管理工作实践性很强,只有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社团组织实情,明确和把握发展方向,才能较好地做好社团登记管理工作。如果只是待在“深闺”,坐等审批,对各项工作的推进细节理解不够透、了解不够深,就做不好社团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十分注意把社团登记管理与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团组织实情结合起来。首先,在调研实效上下功夫。调研方式决定调研实效,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进行零距离接触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推进民管工作提高了鲜活的素材。二是加强对重点工作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调研,我们找准切入点与结合点,较好地促进民管工作稳步发展。
四、把握决策性,把社团登记管理工作与结合本级或上级的领导意图、主张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社团登记管理工作更多是严格执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同时,还要把部门与上级的主张和领导的意图准确表达出来,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能不能”,通过实践,我们体会是,坚持《条例》为核心,坚持服务基层社团为宗旨,坚持创新发展为突破口,较好地发挥了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作用。
五、把握规律性,把社团登记管理工作与不断积累总结、创新发展相结合。民管工作任务重、要求多,环节多,看似繁杂,但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我们在办理社团登记时,一是经常归纳总结。“年年岁岁花相似”,社团登记管理工作也有周期性的特点。如,一年的工作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特点:年初安排部署工作,下达目标任务,提出要求,在每年3月31日至5月31日为社团年度检查时限,完善措施办法,查处纠正问题,进行信息批露, 综合考核评比,总结表彰奖励,走访调研联谊。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办理社团登记管理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有效应对,有些常规性的社团登记管理工作任务甚至可以“信手拈来”般地完成,变“脑力型劳动 ”为“体力型劳动”,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创新社团登记管理工作。二是敢于大胆创新。社团登记管理工作虽有规律性和周期性,但也需要不断创新。我们在社团登记管理工作中深切体会到,对一些紧急办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马上去办,在思路上保持与领导“合拍”,与相关规定“相符”,在方法上大胆创新,力求达到很好的效果。俗话说“悠悠万事,发展为先”。多年来,我们在认真贯彻执行《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的同时,不断努力增强自主能力创新:一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规范民管工作行为,转变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的中心环节,积极打造“实力、魅力、活力、和谐“淮北民管工作队伍新形象。二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激发民管工作者和社团工作者创新精神,培训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浓厚范围,大力推进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促进淮北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淮北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 朱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