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尤其是在党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国际贸易额不断攀升,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此时,国家为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适时正确地提出了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为主题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这次活动是长期坚巨的,惠及全国九亿农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农民的欢迎。杜集区在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以不同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力求工农接力、协调并进。近五年来,全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组织广大会员开展种养技术培训,生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有力促进了各地农村经济发展,受到政府的肯定、广大群众的拥护。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活动中,我区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如何适应新形势,增强凝聚力,有效融入到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发展,同步促进。
一、认清形势,重新定位
目前,杜集区有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三十二家,涉及种、养、加工各厂生产领域。它们在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协会+农户”、“协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为农户闯市场的有效方式。笔者认为,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这种发展模式不应被忽视、地位被弱化。协会自身应不断规范,增强凝聚力;各级政府应一如既往地支持、规范协会的运作,让其成为农户与市场的连接桥梁,促进地方经平稳健康发展。
二、规范运作,强化服务,努力促进全区农村经济发展
据调查,我区朔里镇苹果协会、朔里镇养鸭协会、果蔬协会,段园镇的葡萄协会,矿山集的养猪协会,高岳的食用菌协会等均成立较早,运作较为规范,会员多的达成千人,少的也有四五十人,成为促进一方经济迅猛发展的促进剂。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中,首要的要求是“生产发展”。促进生产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有效发展模式是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在日本,各类农业发展合作社(协会),按其宗旨,按标准化、优质化的方针,组织指导农户生产,创品牌、抓规范操作,提高了社会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就是在我们区,也有好的例子,如段园镇的大庄葡萄协会,他们有一整套的生产操作规程,有健全的组织网络、营销网络、监督机制。会长裴新存同志热心服务大伙,诚信招待八方来客,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从联系农户、过秤、装箱、出境,无不到位。客商纷沓前来,减少了解果损失率,“大庄”牌葡萄在全国闻名。裴新存一年经他一人手优销售鲜果100万斤以上,受到各界一致好评。只有以有机的方式把农户组织起来,组成一个利益体,才能不断促进农户的优质化、区域规模化,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大飞跃。
三、让协会活动全面融入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我区各类协会的组建看,参与者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农业生产的骨干,既有乡村干部、党员,也有生产能手、巾帼英雄、青年创业者,他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大显身手,带头艰苦创业,成为各行业的带头人、示范者,有利于在社会形成一种科技氛围,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互相帮助,尊老爱幼,有利于促进邻里和谐、共同发展。在朔里镇养鸭协会,会员以协会为依托,内部有统一的供苗、供料、防疫、销售手段,增强了活禽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声音一致对外团结的结果。协会内总结了2005年爆发家禽疫情的教训,舍内院外到处干干净净,鸭粪进行养鱼养猪,作为沼气池的原料,或进行无公害化处理,村内环境焕然一新。这种发展模式是实施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具体体现,既发展了生产,净化了环境,又提高了农户的生活质量,特别是06年以来推行利用世行支持养鸭建设项目,协会与村组织密切配合,争取进行支持资金60余万元,项目实施受到各级领导及世行官员的肯定。
可以说,各个专业协会,有许多以会员热心服务、带头发家致富,也让其他非会员学有榜样,干有劲头。协会的作用是显著的,有利于促进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个环节,协调发展,有利于结合镇情村情,以富有成效的简略方式开展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
总之,在我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各级政府、热心人的关心下正在不断规范,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但其规模和一些大的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作为新农村建设工程,它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许多方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通过实践看,我们可以看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更有利于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有序生产,规范操作,诚信经营;能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提高技术水平与素质,它和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淮北市杜集区民政局 张勇 张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