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省外视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外视窗

广东佛山:“法援+社工”为受援者提供法律援助

日期:2018-03-30 浏览:

广东佛山:“法援+社工”为受援者提供法律援助

近日,记者来到了佛山市南海区法援处的工作大厅,一大早法援大厅已然忙碌了起来。值班的蓝律师正向着一位大叔了解情况,因为涉及案件较为复杂,法援处主任陈路生也站在一旁翻起了大叔带过来的资料;另一旁等待的椅子上,正坐着头发花白的老大爷,社工黄婉玲走近他,和老大爷攀谈了起来……刚踏进法援处的人在保安的指导下,坐在椅子上,按顺序等待着咨询。这是南海区法援处的工作日常,因为恰好是星期一,比平时更加忙碌。

以法传情:法律援助社工项目

据统计,2014年至今,南海区法援处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000多件,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来信、网络咨询共24000多人次。2018年年初,南海区区法律援助处被司法部列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而其中最引入注意的则是,南海区在全市首创的“法传情”法律援助社工项目获得了省、市司法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列广东省司法厅列入固强补弱创新创先示范培养首批项目。

什么是“法传情”呢?即以法传情。记者从法援处了解到,南海“法传情”项目是佛山市首个社工参与的全面援助服务项目。通过“法援+社工”的服务新模式,在为受援者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还精准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情绪支持、资源链接、满意度回访及网络众筹等服务,有效弥补了法律援助服务前中后各个方位的空白。

法援处主任陈路生在2017年年底获得“第三届广东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告诉记者:“我们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案件结案了甚至胜诉了,但当事人的烦心事却没有了结,比如还存在自身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等等,一定程度影响了对法律援助工作体验,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进社工开展了‘法传情’社工服务项目,针对性开展个性心理疏导和干预、资源链接和转介、物质帮扶、满意度调查等服务,大大提升了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良好体验。”

“法援+心援”:为受援人提供心理疏导

法传情项目重点推行心理干预疏导关爱服务。具体做法则是由法律援助通过指派律师为受援者提供法律服务,从法律层面帮助服务对象,打通化解矛盾第一关。而社工则立足于受援者的心理需求,适时介入,建立关爱档案,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如短期危机干预、短期咨询性辅导、长期重点个案辅导,全面促进受援者身心灵的恢复,助其树立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我们的工作最重要的尊重和耐心。有时候法援大厅里排队的人太多,有些可能会发脾气,我们倒上一杯热水,耐心解释,往往能够收获好的结果。”黄婉玲是佛山南海区法援处的一名社工,讲起与受援人交流的技巧,滔滔不绝,因为和受援人交流多,有时候能够成为好朋友,哪怕事情已了,受援人还是会时不时的找黄婉玲交流想法。

黄婉玲是专职社工,从大学时代开始,一直都从事着相关的工作。在法援处接触的案例多种多样,她告诉记者:“在这边服务对象以老年人妇女居多,多是弱势群体,碰到的问题也各种各样,这种更加需要耐心。”

2017年8月13日上午10点半左右,法援大厅突然喧闹起来,原来是一位妇女和保安在大厅吵闹,强烈地表达着自己不满的情绪,见到这种情形,黄婉玲连忙进行了现场危机介入,也和吵闹的杨女士攀谈了起来。

杨女士曾因涉嫌贩卖毒品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狱中三年,杨女士心里想的最多的是女儿,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看女儿欣欣(化名)。可是朝思梦想的女儿并不是想像中那样冲过来拥抱妈妈,而是怯生生的站在其丈夫黎先生的背后,偷偷的瞄她,这让杨女士感到失落,而更让杨女士感到愤怒的则是由于欣欣是非婚生子女,没有户口,也不能上学。

黄婉玲了解情况之后,为杨女士建立了关爱档案,并重点跟进,通过制定服务目标和服务方案,协助杨女士走出困境。除了帮助杨女士疏导情绪之外,也协助杨女士分析欣欣目前上学的难点以及欣欣对杨女士态度的情况,鼓励其理性看待。

在帮助杨女士的过程中,黄婉玲也通过资源库链接到南海区妇联维权站,希望得到相关帮助。据妇联的工作人员反映妇联目前并无相关入户及就读的帮扶政策,但愿意与九江妇联及镇教办进行沟通,希望能帮上欣欣。镇教办表示欣欣入户手续未办好,且当年的电脑派位已经结束,很遗憾不能安排欣欣今年入学。在黄婉玲的指导下,欣欣的户口问题终于解决,并且孩子也正在补习中,争取下个学年能直接上三年级。

黄婉玲说:“作为跟进这个个案的社工,真心为他们的改变感到高兴,也祝愿欣欣可以顺利上学。在法律援助处的日常服务中,前来咨询的咨询者由于未得到非理想的咨询结果,而失去理性情绪吵闹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法援社工进行危机干预非常有必要,也能够提前介入解决问题。”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通过“法援+心援”,共开展一次性心理干预和疏导272人次,为150位受援者建立了关爱跟踪档案,重点开展个案辅导服务23人。

“法援+众筹”:缓解受援人经济困难

“我们不做高大上的事,但做的事肯定能让受援人实实在在得到帮助。”法援处主任陈路生说道,“来申请法律援助的,很多都是弱势群体,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还有很多人经济困难,这种时候,我们率先推行法援+众筹的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记者了解到,南海区法援处从法律上帮助受援者争取合法权益,社工则立足于受援者的生活、就业、康复等资源链接需求,多渠道提供帮扶。当前已整合超过100项资源,与多家社区社工机构、慈善会、居委会、医疗机构、民政部门等形成常态化合作关系,每项资源都列明救助条件、联络方式,可便捷为受援者提供资源链接与救助。

截至目前,共开展资源链接及转介服务达23次,及时有效解决了受援者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成功开展网络众筹3次。

2017年上半年,法援处成功通过微信众筹平台,为一名双目失明的困难受援者募集到6040元援助款项,有效帮助受援人及时缓解当下紧急的经济困难。这是佛山南海司法局对于家庭特别困难,判决款项难以执行的受援者,首次尝试采取“法援+众筹”的帮扶方式,也是广东省乃至全国“法援+众筹”的一个成功帮扶范例。

2017年6月,法援处又成功为另外一名“特重颅脑型损伤”交通事故当事人众筹到救助款2万元,12月还为一名“高位瘫痪”交通事故当事人筹到救助款2.8万元。极大缓解了当事人的生活困难。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