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买”服务 群众“得”实惠
——贵阳市乌当区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服务群众二三事
日前,乌当区在新天城区16个专业性社会组织基础上,建成了贵阳乌当公益园。
自2013年11月成立全省首家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以来,乌当区探索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公益园的建立,是该区凝聚社会组织力量、提高服务水平的一大举措。
播放无障碍电影、举办“少儿课堂”、开展亲子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各个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为群众开展多样的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公益园里共有专职社工74个,承接省、市、区社会服务项目近40个,服务对象达3684人。
无障碍设施“量身定制”
“有了这些无障碍设施,现在行动方便多了,不担心会摔倒。”76岁的汪云德老人说,这都是“筑巢工程师——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给他带来的便利。
“筑巢工程师——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由乌当区和美婚姻家庭促进社负责实施。他们免费帮助老人安装马桶、防滑设施和扶手等。今年10月,了解到汪云德老人独居在家、腿伤不便、仍使用蹲厕的情况,促进社的社工前后四次上门走访测量,帮助老人将蹲便器改造为座便器。
今年内,促进社计划帮助8户有需求并具备改造条件的空巢老人、贫困家庭老人和残疾人,实施蹲便器改装座便器、防滑设施加装、增设安全副手等无障碍设施设置和改造。
空巢老人添了对“儿女”
在乌当区创新社区新平村,大家都知道,村里独居多年的空巢老人仲汉生多了一对“儿女”。
“他们帮我买好吃的,陪我聊天、散步,就像我的亲生孩子一样。”提起这对“儿女”,仲汉生老人赞不绝口。
仲汉生老人称赞的“儿女”,正是来自乌当区创新蔚蓝社会工作服务社的魏秋艳和陈贵雄两位社工。自今年8月以来,该服务社在创新社区推广实施“最美夕阳红——关爱空巢老人服务”活动,通过志愿者结对帮扶的形式,入户走访并收集社区空巢老人情况,定期到空巢老人家中开展服务,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需求,并开展心理疏导。
同时,服务社还组织手工小组和书法小组,邀请退休老人和空巢老人参加,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外来务工者办起了旅馆
“服务社给我提供创业培训的机会,成功创业还能获得政府的资金扶持,我也圆了梦。”在乌当区创业就业服务社组织的SYB培训和创业导师的帮助下,外来务工者黄修国成功创办了家庭旅馆,年收入超过3万元。
为促进创业就业服务管理模式由以政府推动为主向政府与社会合力共推转变,2013年3月,乌当区创业就业服务社成立。服务社以“政社合力,创业乌当”为载体,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全区5个新型社区的所有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群体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
“让有创业想法的人能走上创业之路”,这是该服务社的办社宗旨。成立以来,服务社先后在全区组织30期培训,培训学员833人,协助创办微企315户,创办个体经营252人,带动近1000人实现创业。
(来源:贵阳日报 通讯员: 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