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社会资金 社会组织要重视“软服务”
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承接的首次市州级公益项目恳谈会上,与会者围绕“招善引慈”进行了一系列思想碰撞——
“希望获得20万元资金,为老人添置空调、组织体检……”听完珙县洛亥镇“寿星雅苑”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介绍后,成都新空间青少年发展中心理事长雷健建议:“如果抛出‘认购999元爱心卡,改善老人一年午餐’、‘1999元一台空调,温暖4名老人一冬天’这样的概念,肯定能吸引基金会和爱心企业的关注。”
草根组织如何吸引社会资金?在近日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承接的首次市州级公益项目恳谈会上,来自宜宾的8家起步不久的草根组织与省内主流基金会、知名社会组织负责人,围绕“招善引慈”思想碰撞,并达成共识:草根组织要吸引社会资金,应重视“软服务”。
走出误区第一步
别总募集硬件设施要多开展“软服务”
2006年成立的宜宾春苗公益助学中心带来了“乡村童园”助学项目,计划募集资金,通过购置桌椅、补贴人员等办法,在5个点位开展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关爱项目。这个看起来非常温情的项目,却被几位来自基金会和知名社会组织负责人泼了冷水。“你们发展那么多年了,还停留在募集硬件的阶段上。现在的主流是把募集的资金投入到软性服务和活动中。”成都心家园负责人张小红尖锐地指出,项目书计划资金近20万元,但是课桌等硬件占了一大半,“如何选定一个好项目,是首要问题。”
这个看法得到了其他几位专家的认同。省青基会理事长刘玥说,“同等条件下,基金会更倾向于救急。‘关爱脑瘫儿童’项目因为帮助弱势孩子接受体育训练等‘软服务’给力,得到我们的公益支持。“
走出误区第二步
别强化项目官方背景要突出民间性
推介过程中,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阳光社区”项目,介绍了其是依托共青团组织和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建立起来的。这样的“官方色彩”,却并没得到青睐。一位专家建议,社会组织在争取捐款的时候,应尽量减少党政色彩,因为出资人可能认为这些需求是政府该做的。“项目的包装和设计,在吸引资金过程中非常重要。”与会者认为,项目的名字也像新闻的标题一样重要。
恳谈会上,一个公益项目的名称中含有宜宾一家企业负责女士的名字。虽然名字很温情,但与会的基金会负责人提出疑问,“建议不在名称中出现人名。因为募集的资金来自其他隐姓埋名的广大爱心人士。”该公益项目旨在关注儿童性侵,省儿基会负责人建议将文字表述改为不是特别敏感的“两性教育”。“这样修改后,项目在实施中更容易获得政府和学校的支持。”
走出误区第三步
别总靠志愿者 要依托专业社工
“我们打算在每个乡镇都依托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兼职开展活动,给予一定补贴。”“阳光社区”项目负责人说。
“我认为应该依托专业社工。”成都心家园负责人张小红在仔细阅读了“阳光社区”项目的项目书后指出,西部计划志愿者一般都被政府分配了工作,不仅业余时间少,而且大都不具备专业服务水平。
张小红建议,每个乡镇只需安排一名专业社工,通过这名社工发挥其专业能力来动员其他力量开展活动,“可以把原计划给两名志愿者的补贴,集中到一名社工身上,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专业人才。”
在预防“性侵”教育项目中,四川省儿基会负责人指出,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该项目书必须补充督导单位和相关费用事项,这样基金会和捐资人才知道项目能否得到落实,执行效果如何。(来源:四川日报记者 钟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