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组织救援服务平台 搭建民间协同救援爱心桥梁
“8·
在地震后的残堩废墟之间,大量社会组织、民间救援机构和志愿者冒雨奔走,为灾区救援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青基会、云南青基会援建灾区第一所希望小学;壹基金上千吨救援物资,13支救援队伍在震中龙头山镇开展紧急搜救、医疗救助、转运伤员和妇女老人孩子、排查失踪者等工作;中华儿慈会在路段翠屏村建立大本营,组织专业志愿者队灾区儿童进行集中关怀照料,心灵抚慰;善医行医疗队分三队两组8人带着医疗物资进入山区建立医疗点,为村民做疾病排查;蓝天救援队先后派出两只增援队伍达到龙头山镇帮助村民搭建帐篷,转运分发物资,为灾民提供医疗救护等。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鲁甸地震救灾中的作用,引导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灾区,
平台打出“协调服务、有序高效”的口号,在建立短短三四天时间,微信群增加到2个,群里聚集的志愿者达到了300多人,基本上都是各类社会组织、民间救援机构代表和志愿者活跃分子。微信群、QQ群成为了第一时间收集、发布信息,组织救援活动,招募志愿者的主要渠道。每天都会有大量信息在群里汇集,包括灾区的需求,一线调查者的灾区实情,各地网友捐助的物资信息,热心人提供的运输信息等。通过社会组织救援服务平台、省救灾中心、省民间组织管理部门与民间社会组织的良好互动,救援信息得到及时快速有效处理,使得社会组织自觉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全力以赴地协同政府救灾。
随着云南社会组织救援服务平台在鲁甸灾区应急救援工作中协调社会组织有序救灾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参与救援的社会组织向平台报备,充分确保了社会组织有序进入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实现信息、物资以及人员等多方面的协调,提高救援效率。
卓明信息,益云救灾地图等一些有影响力的民间救援信息发布机构也加入进来,与平台形成良好互动,大大增加了平台信息的信息量和多元化,也提升了平台信息发布的规范化水平,缩短了灾区信息与相关社会组织进行点对点对接时间,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了许多救援时间。呈现政府救灾部门与民间救援力量的互信互动,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局面。
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与社会组织和民政部门的对接协调,成功助力灾区的物资调配。此次协调过程中,省救灾中心人员通过平台协调进入反映灾区情况与需求的信息渠道,直接与灾区发回的信息互动对接,加速了政府与民间资源的共享整合,提升了平台的服务协调及落实推进功能,也提升了平台的公信力。社会组织救援服务平台建立,搭建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的平台,建立了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救灾和重大事件的动员机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机制,是一次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有资深公益人这样评价云南社会组织救援服务平台:“云南社会组织救援服务平台,更加符合云南救灾实际,达到统筹协调各个组织开展有序救灾的目的,“哪里有泥石流、道路管控、塌方,平台会第一时间发布消息,通知救援组织,可以让他们避开危险,节约时间。震区的消息也会及时传达出去,让大家对震区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认识,从而可以开展稳定有序的救灾工作。”
服务平台由15个省级社会组织发起建立并抽派人员应急运作维护,同时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省救灾指挥部人员也直接进入平台救援信息微信群处理落实信息,与灾区市、县救灾部门协调处置平台发布的信息,提高了信息处理时效和能力。在实现民间救援期望的信息互信,资源共享,力量整合,让平台作用由虚变实,让救援工作在政府主导过程中借助社会力量拾遗补缺,完成点面有效结合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