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参与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还需更规范
“这是我们第一次以竞争性洽谈的方式来比选,希望以这种尝试来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不久前,在成都火车南站街道办事处6楼会议室,数十家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服务评审,为该街道推出的三大类139项社区服务项目展开竞争。最终,街道所辖6个社区通过这种方式与9家社会组织达成协议,将承接其社区服务。
“以前对社会组织不放心,不敢放手。在新形势下,要学着如何与社会组织一起搞好社会治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购买社会服务评审组组长黄俊如是说。
在成都青年社会组织创新中心主任黄凯鹏看来,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如何在这中间找到个平衡点,彼此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政府帮扶 助社会组织“出生”“成长”
“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到2017年基本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指明了道路。
我省则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出发,明确公益等四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登记,给社会组织发展“松绑”。此前,社会组织实行的是“双重管理”审批登记制度,社会组织必须先有业务主管单位,再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层级繁多,种类复杂,严重制约着社会组织的发展。
登记管理体制改革为社会组织的“出生”扫除障碍,如何让其顺利成长,真正成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有力帮手?作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成都、遂宁两地政府进行了探索。
作为成都市团委支持的一个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平台,成都青年社会组织创新中心选址成都市中心,为入驻的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各种培训课程及相关活动支持。“去年至今已经有超过20家社会组织在这里孵化,绝大部分已经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黄凯鹏说。
而除了该创新中心,成都还有云公益和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两家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这三大平台的日常运转的经费都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或单位的支持。
遂宁政府则已建成全国首个社会组织服务市场,目的是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实现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建设三社联动。据介绍,2013—2014年度,遂宁市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资金总额预计将达到21266万元,9类17项社会服务被纳入了政府购买范围。
确保资金效益 社会组织要自我规范
大量政府资金的注入,是否就能保证社会组织较好地行使社会服务功能?在成都和遂宁,政府在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也在引导其实现技术和资金上的逐步规范。
作为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梁利洪负责的“润泽涌泉”社会工作综合服务项目经费达70余万,其中36万来自四川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补助项目。省民政厅社工处处长舒渠丰介绍,以往只要项目确定,就会支付所有款项,但从今年起,项目款项只能先支付到位一部分,剩余款项需要等第三方机构对项目的工作效果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评定后才能全部到账。
项目有没有“把钱用到刀刃上”,是第三方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正是这点,让不少已经获得项目支持的社会组织犯难。梁利洪坦言:“项目经费早就预算好用途,根本没想到花钱请财务,很多专业报表做不来。”
“这肯定不行,财务上的资金流向也是显示他们工作动向的重要依据。” 舒渠丰说,考虑到社会组织在财务上的薄弱环节,今年5月,省民政厅专门聘请财务老师为所有资助的社会项目补习财务课,帮助他们从技术层面补齐知识。“如果最后评审还是不过关,这些社会组织可能就拿不到余下的项目资金,第二年的合作也将受影响。”
面对日趋严苛的政府要求,社会组织也在争取适应。“考虑到现实情况,我们可能会将几个项目合并在一起,共同请一个财务来帮我们完善工作。” 梁利洪说。
遂宁当地民政部门也正在积极链接成都理工大学、长沙民政职业学院等资源,帮助社会组织提高专业能力。截至目前,遂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已经培育社会组织24 个,孵化53个公益项目。
(四川日报网 记者 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