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省外视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外视窗

青岛:三个“三分之一”亟待突破

日期:2014-05-23 浏览:

 

 青岛:三个“三分之一”亟待突破

 

 近日,《青岛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方案》下发,社会组织拉开了改革的大幕。

 在青岛,目前有社会组织11669家,包含社团、民非单位和基金会。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一些政府事项向社会组织转移,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结构,让人们对社会组织的期待愈加。

 岛城社会组织发展还有哪些瓶颈?如何借力突破?记者进行了调查。

 有了合法身份规避“异样目光”

 “申请社会组织,就是为了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在这个前提下,通过社会组织发展我们的团队,增强团队专业性,承担更多社会事务和社会责任。”说到为何注册社会组织,青岛正能量好司机爱心服务中心负责人田鹏飞如是说。

 田鹏飞的社会组织起源于他对“扶不扶”这个社会现象的思考,如何“专业的做好事”,催生了他建立中心。“如果只是组织一帮司机做好事,大家还可能对你的‘公心’存有怀疑,注册社会组织,有了‘身份’并受监督,可以规避这些‘异样的眼光’”。

 近日,正能量好司机爱心服务中心获批成立。作为公益类社会组织,根据《方案》,该组织予以直接登记,简化了以往申请需主管单位的要求。

“许多申请登记的社会组织‘卡’在主管单位这个环节,尤其是没有明确的类型,多个部门都可做主管的情况下,部门都不愿担责任,于是都管也都不管。”市人大代表焦玲说。

 同为社会组织负责人,焦玲经历过因为找不到主管部门,社会组织近三年没有登记成立的窘境。

 如今,“在民政局登记办理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田鹏飞说。

 青岛市民管局局长马增信告诉记者,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突出“宽进”,重在培育,将长期受困的登记难题进行缓解。

 三个“三分之一”

 “社会组织的状况基本上是三分之一‘活得不错’,三分之一‘半死不活’,三分之一沉寂无声”,青岛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王义用三个 “三分之一”形容岛城社会组织的现状。

 “整体一般”,在于社会组织具有创建的热情。但何为社会组织、如何运营?许多身在其中的负责人都说不清楚。

 李沧区立信社会管理咨询中心是岛城首家致力于孵化、培训和指导社会组织建设的社会组织。该中心王主任告诉记者,他们接触到的许多社会组织,对自身定位、发展目标甚至如何发展全都一脸茫然。“最典型的是一群有激情和意愿从事公益事业的人,大家聚集在一块,周末或业余时间一起去看孤寡老人、贫困儿童,活动散了就散了”,但严格说来,这种情况只能称之为团队,不能称之为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需要人员、项目、财务之类的专业问题。“社会组织是 ‘项目化生存’,一群有专业性的人,根据专业提供服务,通过前期设计的项目书寻求实现渠道,但很多社会组织连 ‘项目’和‘活动’都区分不开,更不要说承接社会公共服务了。”王义说。

 “虽然社会组织整体质量欠佳,但是不能停下‘等’,而是应将其投入到具体的运作中,通过锻炼得到发展机会”,王义认为。在岛城,对于初创且从事公益性活动的社会组织,市民政局通过300万元福彩公益金对30个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进行资助,并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再借一把力。部分区市也争取财政资金进行公益创投。

 在田鹏飞看来,虽然他的中心在初创期,但是对中心的发展相当有信心。致力于打造公路救援专门服务的中心,现阶段已汇集了5人的专家团队、对公路救援事项有了权威掌握并具备了救援的专业物资,“我把组织运营好,凸显出专业能力后,相信下一步会有来自各方的支持。”

 田鹏飞正在进行的,就是品牌建设,这是社会组织得以发展的根本。品牌的创建,需要专业的人员、专门的服务方向和明晰的项目规划,“社会组织是一群专业的人员从事专门领域的活动,因其专业性取得从事社会事务的机会并获得报酬”,王义说,只有具备承接社会事务的能力,才会让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域放心购买服务,而这需要打造组织的品牌。

 记者了解到,对于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2013年,青岛市对19家行业协会进行复评,3A以上15家。评估主要提供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能力参考,随着下一步社会组织的增多和承接公共服务的增多,评估对于行业规范有着重要作用。

 购买服务监管不能缺位

 “都找不到购买服务的信息,更不用说申请和中标了。”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说。

 社会组织承接社会事务,大多是通过政府转移职能、购买服务实现的。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社会组织和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社会组织被放在了第一位。

 在岛城,政府购买服务已不鲜见,许多领域和区市都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通过购买服务将原先政府负责的事项“外包”给社会组织,利用社会组织的专业化运作,一方面可获得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节约政府资源。

 但是,如何购买服务?

“首先要形成分类目录,确定哪些是购买服务的项目,这是前提”,一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财政拨款都是拨给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可能直接拨给组织或个人,“严格的来讲,目录里有的就是合法的,没有的就是违纪的”。但据了解,我市还没有此类目录出台。

 其次,现阶段政府购买服务,大部分还是“直接委托”。以前,一些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行业协会是部门委托的直接对象,这些被称为 “二政府”的社会组织,得以生存得不错。近年来,随着行业协会与政府脱钩的政策要求,诉诸于此类的购买服务逐渐减少。但是或出于“熟悉和保险”的心态、或处于方便的要求,“直接委托”仍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形式。

  “购买服务应当通过科学的流程,公开服务项目、公开招投标,结果才是真实可信的。”王义说,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要由社会组织承接,如果不公开、不透明,那么对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移都是阻碍。

 再次,购买服务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由于政府放权社会组织、一系列公共服务事项向社会组织转移的现代管理背景,随之而来的是对观念和操作专业性和创新要求。

 “一些部门并没有理解何为政府购买服务,许多还只是停留在购买‘岗位’的程度”,一政府工作人员直言。如今,虽然处于鼓励政府购买服务的“春天”,但是,相关部门应打破原先“投钱完成任务”的想法,把买来优质服务作为核心。

 “这同时要求,对于政府购买服务这一行为要进行监管。”王义表示。

 

                                                   (青岛日报  青报网 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