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省外视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外视窗

深圳市政协委员:社会组织有竞争才能有发展

日期:2014-03-24 浏览:

 

深圳市政协委员:社会组织有竞争才能有发展

 

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社工委主任戴北方昨天带着今年社会建设工作的构想向市政协委员征求意见,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林洁和数十名市政协委员在座谈会上“抢话筒”发言。戴北方直赞:这些来自基层、企业、民间、非官方、体制外的站位、见解,弥补了机关、体制内看不到的、想不到的视角。

声音一:

不妨有点“体制外思维”

社会建设工作旨在暖民心、增加社会暖度,老百姓的需求就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为数不少的委员认为,政府寻找民生需求的方法值得商榷,需要引入“体制外”的思维。

来自香港的林立方委员说,真正的“专家”在社会,文件从起草阶段就应该引入民间力量。拿香港的经验来说,牵头的是政府,但专家团组成之后,政府的角色只是坐在后面旁听,监督请来的专家有没有做事。这样,反映的意见、出的主意都是来自社会,接地气、靠谱,操作也有基础。

来自律师行业的高树委员认为,全市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纠纷案件,政府可以从这些案件中寻找社会建设的突破口。在他看来,发生这些纠纷案件的原因有共同点,反映了社会的共性问题,或是家庭矛盾,或是不懂法律,或是人的素质问题。

声音二:

防止协会办企业、协会变企业

委员们在发言中不时提到社会组织在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出现的问题。

深圳市面点王饮食连锁公司董事长张和平委员直言,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社会组织参差不齐。“要防止协会办企业,协会变企业。”张和平委员说,“3个人就能搞协会,一个会长、一个执行会长、一个秘书长,这样的协会如何能承接转移政府职能?”张和平反映,有的协会就是靠高收费过日子,靠扩大副会长单位的规模多收钱。

深圳市建恒测控股份公司董事长肖聪委员把张委员所说的三人协会称作是“僵尸协会”,它们的存在就是凑数,没有发挥作用。他认为,社会组织必须有竞争才能发展,目前有些协会定位太窄,有了第一家就不允许第二家,企业选择的范围小。

声音三:

不能把NGO当谋生饭碗

随着社会工作日益得到重视,社工也活跃在公众视野。深圳各大院校也开设了社工专业,从全国各地毕业的社工也来到深圳社区服务。据公开数据,深圳社工的年薪为7.5万元。然而,社工队伍的培养问题、薪酬问题、住房问题不时被提起。

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委员说,在深圳服务的社工,都是一群毕业不久的孩子们。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企业月薪一般才3000元,相比之下社工的薪酬看上也还不错,但他们仍然反映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大学毕业如果想赚钱,最好别来NGO(非政府组织)。”肖聪委员认为,NGO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高层次的组织形态,从业者一定是要解决了温饱问题、能把公益当做事业去做的人。“如果想通过NGO组织找到谋生的饭碗,恐怕难长久干下去。”

在座谈会上,委员一致认为,无论是提升市民素质,还是凝聚社会共识,公益广告善莫大焉。然而,在深圳,公益广告的内容、质量和数量都还有改进地方。

 

                            (深圳特区报 记者 彭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