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以下简称钟表协会)成立于1987年,一直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宗旨,通过“民间化运作、品牌化推广、国际化思路、制度化建设、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开展工作。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钟表协会以加强内部治理为着力点,已经建立起三大服务体系共12个服务平台,树立了“中立、创新、清正”的健康形象,为“深圳钟表”产业在中国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广东省民政厅评为先进社会组织、深圳市民管局授予“5A”级行业协会称号。同时也是深圳唯一被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单位”的协会。
一、 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监管体系
钟表协会是完全由业界自下而上发起的,从创会之初至今从未有任何政府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兼任过协会任何职务,甚至是荣誉职务。企业自主办会就提出了规范内部治理的必然要求。协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监事会和理事会是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具有对理事会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会长、秘书长职权规范清晰,严格按照章程开展工作。
(一)定位清晰明确,民间化先行
钟表协会首任会长和第一届理事会提出了协会应该“背靠企业面向政府”,即协助企业发展,充分与政府沟通,这一观念从成立开始贯彻至今。从成立之初就全面引入民主差额选举制度,以“自选理事、自选会长、自筹资金、自聘人员、自主会务”为原则,理事会完全由企业家选举产生组成,秘书处工作人员全部聘任。
钟表协会会长、理事、秘书长全部实行差额选举,规定会长职务原则上不得连任超过2届,会前各候选人互相握手,承诺“无论当选与否都要支持当选会长和协会工作”,并当场上台竞职演讲,当场唱票,由全体理事投票选举会长,过半数的当选;如竞选人超过两人,第一次投票均没有过半数,则自动淘汰最少得票人,由理事开始第二轮投票选举;直至选出会长为止。该制度和选举方式得到省市及国家部委相关领导的热情赞扬。
(二)完善协会章程,确立最高权力机构
完善章程,强调会员代表大会的功能和作用,是民主办会的前提。会员大会是钟表行业协会最高权力机构,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决定协会章程和工作方向。钟表协会《章程》明确规定,“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一年召开一次,由理事会推选成立筹委会。特殊情况须召开临时会员代表大会由理事会决议通过。会员代表大会或临时会员大会须有当届1/2以上的会员出席方能召开,决议须经到会会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多年来,协会坚持按时召开会员大会,会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会员的权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坚持差额选举理事会, 支持和参与协会工作
理事会由会员大会选举企业家组成,由理事会代表会员企业提议、协商、决策行业事务,理事会对协会会员大会负责。目前,协会设理事席位36位,其中会长1名、常务副会长4名(含1位执行副会长)、副会长4名、常务理事14名、理事13名。差额选举进入理事会后,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理事会工作守则”,必须选择参与各个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理事会会议只限本人参加,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代表参加。每年会员大会上,向全体会员公示所有理事参加会议、活动的工作考勤。
(四)建立监督体系,确保健康运作
为保障协会的健康运作,钟表协会很早就建立了监督机制,理事会内部专门设立了监督委员会,监督理事会工作、审计秘书处财务。同时选举成立了独立于理事会外的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一名为监事长。目前的监事长由上一届卸任的会长担任,保证了协会工作的延续,实现了有效监督。
(五)加强制度化建设,提高工作执行力
钟表协会秘书处由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对理事会负责;秘书处在人、财、物等方面均按照制度化、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运作。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现有专职员工32名,其中硕士3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工作人员的比例达50%。以上所有员工均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聘用。秘书处2002年建立《员工手册》,有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年休假制度,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发展需求进行修订。二是财务管理。秘书处设会计和出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相关学历。财务工作接受会员大会和监事会的监督管理。秘书处完全自筹经费,其中会费占15%,技术服务占25%,信息服务占20%,推广服务(展览)占40%。三是组织架构管理。秘书处严格执行理事会决议,协助各委员会开展工作。上述的服务平台或服务项目与理事会的各委员会互相衔接,成为一个矩阵式的纵横交错架构,今天的钟表协会已经成为了促进中国钟表业发展的综合服务供应站。
二、发挥功能作用,促进行业繁荣
由于强化内部治理,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服务能力,协会逐步壮大,明确会员企业430家,从业人数 19万人;2009年度行业产值150亿元。经过20年的发展,深圳钟表产能占全国55 %,占到全球钟表的43%,在中国钟表行业拥有绝对领先地位。深圳钟表行业的发展,与钟表协会不断完善治理结构,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密不可分。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构建了技术研发、产业推广和信息服务三大服务体系。
(一)技术研发服务体系
一是深圳市钟表研究院。钟表协会与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深圳市钟表研究院集检测、培训、信息、创新设计为一体,建成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深圳市钟表质量检验中心。2005年11月,中心通过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CNAS审查,获得国家实验室资格;以设备先进、快速、便捷、平价的优势,补充了国内空白。三是深圳市钟表产业集聚基地。基地定位为:集钟表研发、设计、配套生产、质量保证、展示销售、物流配送、品牌推广、人才培养、钟表文化于一体的生态环保型现代化产业集聚基地。四是深圳市钟表协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2006年成立,已培训从业人员近两千人,为行业储备了一批稳定的高水平的产业工人。与高校合作,建成了钟表专业本科、大专、中专人才培养体系。五是深圳市钟表职业技能鉴定所。2004年,受市劳动部门委托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截止2009年,已经为近千名从业人员做了技能水平鉴定。六是产品创新设计中心。引进世界最先进的PLM系统,与高校共同建立钟表虚拟产品开发体系,推动钟表产品设计标准化,迈向自主创意,提升整体业界水平。七是建立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精密配套专业委员会、数字技术专业委员会。2009年,获准成立的三个分支机构,积极推动钟表产业发挥精密制造能力,强化数字技术在产业的应用,引领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技术资源,延伸产业空间。
(二)产业推广服务体系
一是成功举办“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22年。自1988年至今,连续22年举办深圳钟表展。并于2010年,与中国钟表协会成功协商实现“两展合一”,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强的钟表专业展。二是独立组团参加瑞士巴塞尔世界钟表展。1996年,钟表协会组织企业随“中国代表团”参加瑞士巴塞尔钟表展;2009年,深圳市应巴展组委会邀请,委托钟表协会独立组团参展,以“深圳制造”拓展欧洲市场。三是组团参加其他国际展览会。钟表协会根据企业需求,不断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香港钟表展、莫斯科钟表展、韩国钟表珠宝展、中东迪拜钟表展、日本东京珠宝钟表展等的特邀中国展团代理。
(三)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连续八年成功举办“中国钟表高峰论坛”。2002年,协会发起并联合中港台10多个商会及媒体等机构,以“中国钟业理念之源”为旨,创办中国钟表业第一个专业论坛。二是组织企业参加亚洲钟表工商业促进研讨会。亚研会创办于1978年,是国际著名的交流活动,是钟表工商业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钟表协会是受邀独立组团的地方协会。三是主办“港粤钟表研讨会”。港粤钟表研讨会创办于1993年;由香港表厂商会、广东省钟表行业协会、香港钟表业总会和深圳钟表协会联合轮流举办。四是完善“中国钟表信息平台”。“中国钟表信息平台”是中国钟表业门户网站,被深圳市列为信息工程重点单位,提供最新最丰富的行业信息及政策,和人事招聘等商业服务。五是编印专业刊物。钟表协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时刻》(中文版)、《深圳钟表》(英文版)是目前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媒体之一,是巴塞尔钟表展特邀媒体。六是编写行业调研报告。配合国家商务部及政府,至今完成近百个产业调研和数据分析报告。七是创新知识产权服务。1999年,协会通过“深圳钟表展”建立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了行业专利库;协助政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参与国家和行业十多个标准及四个国际标准的制定。八是建立钟表产业预警中心。2004年,钟表协会成为深圳市首批WTO事务工作站。筹建产业预警中心,积极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国际市场情报,为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
经过22年的行业协会工作,让我们觉得:只要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模式,小协会可以成就大事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的目标是继续规范内部管理、凝聚行业力量,成为“最代表规范的行业协会,最代表行业的规范协会”;成为钟表业“服务最优、团队最强、效率最高、业绩最好”的协会;成为钟表行业的最佳服务供应商。通过推动“钟表集聚基地”的建设,逐步提升各个服务项目的能力,建立行业公共服务平台,集中提供“教育、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以更开放的胸怀、更卓越的目标、更合作的态度,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为积极向上、有成功理想、有发展实力的品牌和企业按需求改变、随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