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省外视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外视窗

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 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日期:2019-12-20 浏览:

在全国开展脱贫攻坚过程中,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云南省有关脱贫攻坚要求,以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参与开展脱贫攻坚相关工作。通过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机制,培养孵化当地少数民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强化协同政府在社会兜底保障及困境人群服务方面的专业力量,助力贫困家庭摆脱困难,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团结和稳定。

一、以“驻村”的方式开展专业扶贫工作

挖掘和培育社区资源,在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针对贫困社区社会工作组织和专业人才较少等问题,中心在各级党委政府如民政部三区计划、云南省民政厅福彩公益金项目及基金会支持下,在贫困县村寨建立社工站,配备专职社工,通过社工+义工联动,补充基层民政力量的不足,弥补脱贫攻坚中的人员不足,并培养驻地社工,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自20186月至今,中心先后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和兰坪县的3个乡镇10个村/社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组建了少数民族社工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长期扎根村/社区开展脱贫攻坚的调研、评估、计划制定和实施、社会资源联动等工作,年均服务的深度贫困人群数量超过10000人。

中心在调研评估中发现,当地很多村寨妇女汉语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水平较低,闲暇、夜晚、农闲时间无集中性文体活动,广大妇女对汉语学习、集中性开展文体活动具有广泛需求。中心驻村项目协助人员与当地社工站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开办妇女夜校,组织妇女学习相关知识。一是开设知识型课程。通过对村庄妇女进行汉语学习培训,在保留村庄民族语言的前提下,普及村庄汉语,提高了村庄妇女汉语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开展种植课程,邀请或聘请村庄种植技术能力强的人员给村庄妇女进行种植培训和经验分享,提高了村庄妇女的种植产业技术和发展能力。二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妇女在劳动之余集中学习广场舞,丰富了广大妇女的文化精神生活,传承了当地的民族舞蹈等传统文化。三是开展妇女维权知识教育。针对当地因男性习惯饮酒等导致家暴,组织妇女开展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升妇女维权意识,提高妇女自我保护能力。

二、以“专业”的方法深度帮扶贫困群体

中心社会工作者在乡村走访发现,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严重不适应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在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方面的需求。对此,中心结合民政兜底保障的工作重点,对困难家庭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帮扶,尤其是盘活村寨的场地资源等,为留守儿童建立村寨儿童中心,挖掘村寨骨干形成社区照顾力量,解决乡村留守儿童缺乏照顾和心理支持的难题。针对村庄老人、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等突出的问题,设计专业化的服务项目,研发专业服务的模式。

因村庄产业发展条件贫乏等原因,村寨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留守、单亲等不同类型的困境儿童较多,社会工作服务需求量较大。为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减轻在外务工者的压力和顾虑,中心针对留守、单亲等不同类型的困境儿童,以社会工作的专业手法开展专业困境儿童服务工作。一是对困境儿童的提供身心成长陪伴服务。社会工作者以音乐疗愈的方式,启动“尤克里里音乐陪伴计划”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在日常走访指导陪伴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学习营期小组活动,并引进大学生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同时针对单亲、留守等困境儿童在寄宿学校的情况,中心引入相关的学校社会工作方式,给予孩子们课业及生活中的支持和关爱,并在寒暑假开展各类夏令营活动。通过协助盘活学校、党群活动中心等场地资源,为分布在各个自然村寨的儿童提供功课辅导、普通话教学、卫生习惯养成、艺术课程教授等服务。

在实施“三区社工人才计划”的过程中,中心通过村庄走访还发现,多个因病因伤等各种原因陷入深度贫困的个体和家庭,政府虽从低保救助、社会救助等各种渠道给予了帮扶,但这些家庭几乎没有收入,对病患的治疗和日常照顾基本无法承担。对此,中心经过多次走访和评估后,制订了专门的帮扶计划。例如在一户爷孙均有不同程度残疾的家庭,中心根据家庭人员情况,通过向社会筹集,为该户配备了洗衣机,并联动政府为其提供了鸡苗,提升其发展基础。同时,还联动志愿者力量,陪伴残障女孩到怒江州人民医院及昆明市儿童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帮助改善其健康状况。

三、以“开放”的态度联结社会各界资源

近年来,当地村庄先后引入了核桃、花椒等规模化新型产业,因缺乏种植技术和销售经验等,给习惯于传统农耕方式的村民带来了诸多不适应,导致村民的种植信心不足,发展产业的主动性不够,制约了脱贫攻坚中产业脱贫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助力村庄发展,探索村庄特色产业发展方式,中心深入村庄开展产业调研调研,主动发现村庄内部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同时,链接村寨产业发展较好的其他地区社会组织和合作社负责人到怒江对社工和发展产业积极性较强的村民进行现场指导和规划。并联动由温州商学院青年教师带队的以大学生为主的假期志愿服务队进驻村庄,在暑、寒假帮助村民照看留守儿童和辅导功课,腾出劳动力发展产业。

当地村委会干部和村民对此项活动予以点赞,说“这是子竹村历史上,第一次来了这么多大学生,孩子们通过短短的一个假期,普通话更标准了、孩子们也敢于和陌生人说话了、也懂礼貌了,村庄的经济业发展了……”。

四、以“协同”的角色助力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重要一批,结合怒江州易地搬迁安置人数较多的现状,以泸水市上江镇易地搬迁安置点和兰坪县易地搬迁安置点作为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阵地。协同政府完成易地搬迁社区建设,健全社区组织构架,加强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承接机制。

中心积极协同当地党委政府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站3个,根据社区搬迁居民人数规模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专职社工,服务的易地搬迁居民共计5000余人。“社会工作站”是作为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或专职社工入驻社区开展第三方专业社会服务平台,负责与社区两委形成工作联动,协助社区服务与治理的方案制定、社区居民需求搜集与反馈、社区党群邻里互助中心运营、社区困难个人及家庭专业帮扶、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及社区服务与治理创新的研发等工作。社工站将协助搬迁居民融入、适应新生活作为首要任务,从满足易地搬迁安置群众需求出发,以社区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为服务重点,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社会工作者还深入社区,为搬迁群众提供社区融入、生活适应、困难帮扶、物业管理等专业服务,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