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组织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1186个,其中社会团体58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603个,非公募基金会1个,专职从业人数2.1万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5.23个,涉及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社会福利等众多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各异、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开展社会组织网上年检。今年,我市首次开展市级社会组织网上年检,全面实行网上填报、网上预审,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组织管理的系统化和信息化水平。市民政局提前部署,采取邮寄文件、电话催办、上网公告等多种形式,确保年检工作全部通知到位;严格把关,审查年检材料的完整性、财务的规范性、活动的有效性以及业务主管的初审意见,确保年检材料填报规范、内容真实。截至目前,共有266家社会组织参与年检,其中160家社会团体、10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合格,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基本合格,年检合格率达99%。下一步,市民政部门将对连续2年未参加年检,连续3年未开展活动名存实亡的社会组织,依据社团管理相关规定,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二是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根据《马鞍山市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精神,在2016年第一批13家脱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做法。从机构分离、职能分离、资产财务分离、人员管理分离、党建外事分离等5个方面着手,采取电话沟通、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等形式,分别与全市23家业务主管部门和75家行业协会商会交流对接,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对行业协会商会逐个制定脱钩实施方案,一会一策,挂图作战,坚持问题导向有序推进脱钩工作。加强脱钩之后监管,引导已经完成脱钩的行业协会商会自主办会、自我发展、行为自律,确保社会组织脱钩不脱管。截至目前,共有20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脱钩。
三是完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制度。以“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为原则,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参评社会组织,从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社会评价等四大类110多项指标进行评价。评出5A级单位1家,4A级单位2家,3A级单位2家。以评促改、树立标杆,促进各类别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增强其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彰显其社会公信力与影响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3A级以上社会组织37个,其中5A级单位1家,4A级单位10家。
四是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既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自身活力,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与公共服务能力;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项基本要求。市民政局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配合市委组织部,全力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推行社会组织党建“四同步”机制,即党建与设立登记同步、与年检同步、与换届同步、与等级评估同步。实现社会组织党建与日常业务管理全流程互相结合、重要节点同步完成。结合脱钩改革,将党建脱钩作为重点任务和重要环节,分类梳理、分步调整、分层对接,实现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有序衔接,确保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脱钩不脱管。
五是规范社会组织发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是加快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升级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截止目前,市本级已有61个新增社会组织赋予统一代码,发放新版登记证书,全市1083个存量社会组织全部完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转换率达100%。清理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联合市发改委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通过严格会费标准制定程序、规范涉企经营性收费、加强涉企收费信息公开等三项措施,取消违规收费项目、降低不合理收费标准。坚决取缔行业协会商会强制企业入会或违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实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