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社会组织制度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2013年淮北市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工作综述
盘点2013年,淮北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工作又迎来了丰收的一年!
一年来,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部署和指引下,在淮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民管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目标,坚持积极引导发展、严格依法管理的原则,抓住机遇、锐意改革,谱写了淮北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立足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实施依法登记
在淮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保证社会组织平稳较快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920个,其中社会团体:416个(市级181个、县区级23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04个(市级123个、县区级381个)。今年,新成立110个(社团61个、民非49个),其中:直接登记的为102个,占新增总数的92.73%。各类社会组织广泛活跃在经济社会诸多领域,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立足于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着力政策创制
2011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出台的《淮北市行业协会商会管理办法》(淮政办[2011]56号)、《淮北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淮政办[2012]50号)、《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的意见》(淮发[2012]22号)的基础上,2013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民管字[2013]153号)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办法》(淮政办[2013]31号)等规范性政策文件。一系列制度设计,有力推进了全市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为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淮北市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立足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改革登记制度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省委省政府9号文件的相关规定,除涉及政治类、宗教类、社科类仍需业务主管单位进行前置行政审批外,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等“四大类”社会组织均实行了直接登记,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组织登记的范围。截至目前,全市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达102个。
四、立足于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进政社分开
按照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安徽省关于从严控制和规范管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的暂行规定》,禁止现职公务员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行业协会商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兼任领导职务,规范退离休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任职。日前,淮北市民政局率先在民政系统内下发了《关于开展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社会组织兼(任)职行为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通过自查、整改、监督等三个阶段完成与政府及所属部门在职能、机构、人员、资产和财务等方面的脱钩。
五、立足于福彩公益金资助,推动公共服务项目发展
按照省民政厅《关于申报2013年省福彩公益金资助基层社会组织项目的通知》要求,向省民政厅推荐了相山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相山区鹰山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相山区濉河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烈山区榴园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杜集区南山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等5家单位项目申报,经省民政厅项目办审核同意立项共获得2013年省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28万元,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淮北“枢纽(联合)”型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发展项目的深入开展。
六、立足于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依法实施监管
按照省民政厅开发的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立了全市互联互通的登记许可和年度检查实现了网上查询、办理。建立函询、会商、论证等制度,加强登记审查。完善评估机制、健全评估指标、落实评估经费,实现了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常态化,市属社会组织参评率为33.4%。全市性共评出
七、立足“联合型”社会组织发展,助推美好淮北建设
全市各级登记管理机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为目标,引入枢纽管理理念,率先在全省相继成立了59个枢纽型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形成市、县(区)、镇(街)、村(社)四级上下联动、横向互助、功能衔接、合作共享、协调高效的社会组织枢纽网络,有效促进了服务美好乡村暨和谐社区建设健康发展。为学习淮北市的经验做法,铜陵、芜湖等地市民政局纷纷来淮考察。
八、立足政府购买服务,推动政府职能转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精神,
九、立足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综合服务体系
按照省民政厅《关于社会组织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通知》要求,
十、立足系列创建,推进创先争优
十一、立足网络媒体信息宣传,充分展示社会组织风彩
充分利用“淮北社会组织信息网”和《淮北民政信息网》的宣传阵地作用,不断加大社会组织宣传力度,网站年点击率达到近万次。同时借助市内外媒体和民政部“一报一刊一网”,广泛宣传淮北市社会组织的风彩。
十二、立足于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了市、县两级党委领导下的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的管理职责,落实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淮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怀印,副市长谌伟分别担任淮北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定期听取社会组织工作汇报,并深入社会组织调研,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制约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问题。(淮北市民间组织管理局 朱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