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行政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政管理

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 探索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模式

日期:2013-04-03 浏览:

   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 探索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模式

         ——芜湖市人民政府在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

近年来,芜湖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在省民政厅指导支持下,以合芜蚌试验区、皖江示范区社会组织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探索社会组织枢纽式服务管理模式,成立了全省首家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加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芜湖市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蕴藏的巨大能量和多样化需求得以释放,为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目前,芜湖市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有1310个,其中:社会团体67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628个,非公募基金会5个。另有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社会组织399家。“十一五”以来,全市社会组织年平均增幅12%。尽管发展增速较快,但仍有部分社会组织,尤其是一些初创期的民间公益组织,发展存在人才、场地、资金等瓶颈制约。为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20128月,芜湖市在镜湖区镜湖新城建立了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总面积5000平方米,旨在打造政府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孵化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重点发展领域的社会组织,为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小额补助、能力建设、组织架构、战略规划等服务。培育中心现已入驻社会组织25家,其中社区服务类社区组织10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15家,初步形成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良好环境。

二、培育社会组织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机制。芜湖市主要领导十分重视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多次对社会组织建设发展进行调研。市长办公会、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组会议多次研究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社区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市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制创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管理的意见》、《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组织人员赴上海、广东等地学习考察,结合实际制定了《镜湖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管理暂行办法》、《镜湖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等,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规范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2012年8月,以全省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在芜召开为契机,在培育中心内建立了镜湖区社工人才创业园,进一步探索社会组织、社区建设、社会工作“三社联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二)规范运行机制,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保障机制。社会组织培育中心采取“政府资金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政府公众监督”的运营模式,积极发展一批有影响、有规模、规范化的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由镜湖新城社会组织联合会负责运营管理,市、区民政局负责指导监督,作为政府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一是打造载体。为入驻的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以及办公设备,投入30万元对办公场所进行装饰装修,提供公共水电、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降低社会组织运行成本。二是初创扶持。针对初创期的小型公益组织,注重服务能力、获取资源能力、组织治理能力建设,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形式,资助其开展公益服务。三是创新管理。对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备案,纳入培育中心管理;对已备案的社会组织经发展、孵化,符合登记条件后,协助其办理正式登记注册手续。四是培训交流。聘请专家为入驻的社会组织提供项目申报、项目策划等辅导培训,以恳谈会、沙龙会等形式促进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增进交流,共同成长。

(三)实施项目运作,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功能作用。镜湖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围绕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等方面,按照项目运作方式,对入驻的社会组织加强资金扶持,提升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镜湖区社会工作协会承担了青少年和老年人心理调适、司法矫正和残障康复等政府服务“外包”项目,并开展社工人才专业培训,为社工人才队伍提供了人才支撑;居家养老社会组织联合会面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等服务夕阳乐中老年服务中心专为“三无”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和高龄特困老人提供为老服务;“一米阳光”志愿者协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文明创建的一支重要力量和“芜湖城市形象大使”;海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作为我市首家专业化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积极为特殊群体提供社工服务;法律援助中心主动为低保对象、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妇女儿童等提供免费法律援助150多起,有效地弥合分歧、化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