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科技+基地+协会”串起农民增收链 近年来,舒城县干汊河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推进农民专业协会、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科技入户工程,精心打造无公害蔬菜、药合、葡萄、油菜等示范基地,让农民口袋鼓起来。 利用科技优势,让农民学技术。该镇依靠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举办全国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科技示范户培训班,累计培训种养业科技示范户1000多人次,使之成为农村科技明白人和科技能手。构建起镇村有农技推广指导员、组有示范户的三级科普网络,推广无公害生产、高产栽培等新技术10多项,推广农业新品种10多个。农民纷纷聘请镇村专业技术人员为自己作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难题。 建立专业协会,让农户联市场。该镇先后建立蔬菜、养猪、家禽等多个专业协会,通过专业协会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专业协会通过统一提供良种和技术等,指导周围生产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并统一对外进行销售,形成稳固的销售渠道,打出了农产品品牌。目前,该镇无公害蔬菜、药合、葡萄、生猪、禽蛋等多种农产品已经在国内有着稳定的市场,并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参与营销。 做好致富参谋,让农民得信息。该镇无公害蔬菜、药合、葡萄、生猪等农产品基地通过专业协会等组织能灵活掌握信息,此外,农技部门每年为农户发布最新种植信息20多条,许多农户因此获取更多信息。该镇100多无公害蔬菜种植户就是通过谷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千亩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实现户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 反租转移劳力,让农民赚工资。干汊河镇洪宕村校东村民组的倪世稳,在安徽谷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办的洪宕村3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打工,每年可获收入近20000元。他家承包的5亩多土地转包给安徽谷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无公害蔬菜,每年又可获得2000多元补偿收入。像倪世稳这样的现代农业开发中出现的“产业农民”越来越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规模经营,挖掘土地潜力,使流转出土地的劳动力又可一门心思从事其他产业,有的出门打工去赚钱,有的给村里的养殖户、种植户和个体企业打工,每人每月可得到 800-1500 元不等的收入,实现了双赢。(卢贤傲) 来源:六安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