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社区民间组织作用突显 首个“邻里守望协会”运行一年
近年来,安徽省在总结和推广蚌埠市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抓了“123工程”,即每个市重点抓好1个区,2个街道的试点,培育3个以上的示范组织。各市学习借鉴蚌埠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了社区民间组织登记和备案管理的政策规定,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导,积极推进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和管理。部分市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展开了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工作,开始转向规范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省登记备案的社区民间组织由上年的1361个快速增长到3499个(其中登记584个,备案2915个),为社区建设和服务增添了活力。
合肥市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上下互动,协调配合,以“相互提示、相互照应、相互支持”为宗旨的我省首个邻里守望协会已运行一年多了。一年来他们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协助破案31起。目前,协会中的8个集体、60名个人以及抓获了先行犯罪嫌疑人的3名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
2006年,在一次座谈会上,安庆路街道和派出所发现辖区居民安全意识很强,热情很高,但是有劲却没法使。于是,成立邻里守望协会这个想法就产生了。2006年4月,协会在街道和派出所的支持下开始运作,7月份在庐阳区民政局备案,正式登记成为民间组织,首批单位会员有杏花小区、省财政厅等15家单位参加进来。
有了成员单位的支持,协会就能充分利用现在的楼长和小区保安等基层人力资源。为了调动这些人员的积极性,协会会员筹集一部分资金,对抓获现行嫌疑人的进行重奖,发现可疑的人和事及时进行盘问、举报的,协会也将给予奖励。这大大调动了专职从事治安的人员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激发了更大的工作热情。除此之外,协会还积极发动居民参与治安防治,做好“相互提示、相互照应、相互支持”三项义务,小区的醒目位置都有“邻里守望公约”“邻里守望警示牌”,“遇到陌生人问一问,遇到可疑事找民警”现已成为一些居民的自觉行动。
近日,协会又在安庆路街道的网站上建立了一个“邻里守望”专题论坛,在网上搭建了一个邻里之间、居民之间的交流平台。今年,协会还将请专家讲课,组织相互参观,让协会的活动更加丰富起来,进一步增强这个新兴社区民间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