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社团组织催热社区文化活动
“社区群众性文艺演出丰富多彩,这主要得益于社区社团组织,特别是文艺团体的辛勤付出。”居民袁之柱老人说,社区黄梅剧团新任团长陈美上任不久,就在社区文化广场举办了“陈美专场演出”,她的戏曲演唱深受居民喜爱。“铜陵好人”胡相秀退休以来,献身于社区文化事业,在小区内倡导全民健身,带领和组织群众跳广场舞,推广健身腰鼓。她还经常到钟鸣镇、西联乡等农村,义务普及腰鼓,为丰富我市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年元旦前夕,该社区举办“鹞山社区第七届金婚庆典”活动,24对金婚老人牵手走过红地毯,社区给金婚老人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艺大餐,受到老人及其子女们的一致好评,也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据了解,2010年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后,鹞山社区社团组织快速健康地成长。目前,鹞山社区社团组织已有14家,包括长青民间艺术协会、黄梅剧团、合唱团、舞蹈队、老年体协、科普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门球协会、腰鼓协会等。为加强对社区社团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作用,2014年4月,该社区成立了社团组织联合会,社区向各社团组织负责人颁发聘书,并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召开社团负责人经验交流会。“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我市社区体制改革后,老人得益最大。”袁之柱老人颇有感触地说,社区社团组织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也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奉献社会搭建了平台,让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鹞山社区由原杨家山街道鹞山、铜庄两个社区整合而成,为了解决居民活动场所短缺问题,把更多的空间让给居民,鹞山社区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把原鹞山、铜庄社区办公地点改为居民活动中心,社区不仅为活动室添置了桌椅、电扇等设备,还开设了舞蹈健身房、书画室、图书阅览室等,让居民享受到便捷、多样化的服务。“以前没有室内活动场所,喜欢打牌的老年朋友,只好带着小桌子、小椅子,在街头巷尾、房前屋后打牌,风吹日晒不说,雨雪天就没了去处。现在坐在明亮的活动室内,心情也愉悦了起来。”袁之柱老人说,值得一提得是,鹞山活动室组长余长淦身体力行,带领组委会一班人,自掏口袋购买了水泥等材料,大家齐动手,对活动室进行了改造,制定了管理制度,每天下午都吸引很多居民前来,每周前来活动的居民达500余人次。每逢传统节日,两个活动中心管委会还组织开展棋牌比赛、掼蛋大pk等活动,营造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气氛,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
据了解,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该社区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协会,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并发挥“娃娃楼长”的品牌效应,常态化开展如“娃娃楼长”书法培训班、“娃娃楼长”书法比赛、娃娃楼长“六五”普法知识竞赛、娃娃楼长“学好人话家风”座谈会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社区“五老”网吧监督员每周定期对小区网吧监督检查,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高温酷暑,从不间断,以他们的辛勤付出换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随着社团组织的日益丰富壮大,居民自治功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这种参与式治理,大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一改过去党委、政府唱独角戏,老百姓还不买账的局面,使社区建设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鹞山社区有关负责人说道。
(铜都晨刊 本报记者 马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