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组织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组织风采

省社会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合肥举行

日期:2014-07-02 浏览:

 

省社会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合肥举行

 

点击浏览下一页

 

2014625,省社会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合肥召开,58名协会常务理事参加了会议,省民政厅副厅长陈超英到会并作重要讲话,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贾宝明出席会议。

   省社工协会会长陈文华在会上作了协会2014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她说,2014年上半年,省社工协会以社工实务建设为基本,积极申报、承接一些示范性社工服务项目,以项目培养招揽才、拓展社工服务领域。协会努力打造“怡养家园—失独老人家庭社工关怀服务”品牌项目,年初积极申报,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50万元,省计生协系统解决项目配套资金52万元,在合肥、安庆和淮南田家庵区深化实施该服务项目。目前在信息采集、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在三市与382708名失独老人建立工作关系,有序地开展起小组、社区和个案等专业服务活动,该项目的中期评估工作于本月底前结束。“怡养家园”项目是协会与省计生协、省人口基金会及地方民政、计生协合作,已连续实施三年的社工服务示范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给300多户失独老年家庭送去关怀、慰藉和温暖,锻炼提升了职业社工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了我省民办社工机构的蓬勃发展,而且增强了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引起社会各界对失独老年群体的关心和关注,发挥了政策倡导作用,推动我省不久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意见》。(今年2月份,省委书记张宝顺和常务副省长詹夏来在省政协委员以“怡养家园”项目为例提出的《关于完善我省“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机制的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后,省计生委积极牵头调研,会同财政、民政、人社、卫生、住建部门向省政府提交了具体意见。525,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意见》(皖政办〔201416号),(注: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指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或死亡,且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意见》明确了加大经济扶助力度、加强生活保障、做好养老保障工作、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帮扶关怀工作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意见》强调,鼓励支持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计生协会和人口基金会发挥积极作用,以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为重点,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提供关怀服务。推动我省这个文件的出台,是协会组织实施“怡养家园”项目的最大成果。)今年,为进一步发挥“怡养家园”品牌项目效应,省计生协联合协会在全省66个县(市、区)复制推广这一社工服务模式,其中15个县、区被确定为“生育关怀.幸福家庭—“怡养家园项目督导示范地区”,由协会组织专家团队,承担专业培训、项目督导和评估工作。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陈会长介绍,除“怡养家园—失独老人家庭社工关怀服务”项目外,协会还实施了医务社工试点项目,开展了社工服务“三区”计划项目。同时,协会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始终将开展慈善救助项目和公益活动作为首要职责和工作,2014年上半年继续实施了“神华爱心行动”医疗救助项目、组织了全省社工机构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宣传周活动、指导开展了“翰墨传情”国学志愿服务等活动。

   按照协会《章程》规定程序,会议讨论通过了协会部分副会长、常务理事调整和增补名单。

   会议还审议了协会常务理事、安农大社会学系主任俞宁教授所做的关于申办“安徽现代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有关情况报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协会发挥全省性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的引领作用,回应安徽省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需求,搭建实体性专业技术平台,协助政府加强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是协会应尽的职责,十分必要,势在必行。与会常务理事经过审议表决,全票通过了《安徽省社会工作(者)协会关于举办“安徽现代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决议》。

   省民政厅副厅长陈超英最后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省社工协会上半年的工作以及协会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安徽现代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重要意义。他指出,2014年是我省社会工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一年,更是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一年。他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以完善政策、建设队伍、开发岗位、拓展服务为重点,社工协会积极参与,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开展培训、加强交流为抓手,共同促进、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陈超英对全省民政系统和社会工作协会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一要注重培育扶持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在健全社会工作发展机制(即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责加大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培育力度,做好登记管理、业务指导等工作)和加强相关政策扶植两个方面作出努力;二要注重社会工作服务的拓展,在要求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拓展的同时,也要求选准服务项目、加大资金投入;三要注重资源链接,使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各个专业资源,促成教育界与实务界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四要注重协会自身建设,完善协会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强工作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