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淮河流域暴雨·洪水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寿县召开
经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四省气象学会和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商定,由安徽省气象学会组织承办的第五届“淮河流域暴雨·洪水学术交流研讨会”于2014年5月19-21日在安徽省六安市寿县举行。
本届学术交流会的主题是“淮河流域洪涝监测与暴雨洪水预警方法”。会议邀请了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高太长做了题为“降水测量技术新进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邀请了淮委规划计划处处长李玉强做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共收录论文134篇,59篇论文参加了会议交流,其中6篇在大会上交流,53篇分别在三个分会场交流。参加大会和分会场交流的论文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探讨了暴雨、洪水、灾害性天气以及防灾减灾的技术方法与实践问题。主要包括:灾害性天气,尤其是暴雨天气气候分析;台风对淮河流域造成的风雨影响;中小河流洪水及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研究;流域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及评估研究。与往届学术交流会相比,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数量相当,但论文质量明显提高。会议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参与交流的论文认真组织了评审,最后评选出优秀论文20篇。
淮河流域气象中心主任叶金印为研讨会做了技术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各方面业务技术人员广泛参与;二是对强降水的天气气候分析比较深入;三是水文气象监测预警方法引起关注。叶主任特别指出,到目前为止,淮河流域暴雨洪水学术交流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已经成为一种品牌。举办这样的学术交流研讨会,不仅为气象、水文以及相关专业的业务技术人员搭建了一个共同分享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而且活跃了关于淮河流域暴雨、洪水以及淮河流域防灾减灾学术的研究气氛。展现出的研究成果,既有围绕实际业务技术工作开展的研究,也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应用;通过交流,进一步启发了大家的思路,拓展了大家的视野,这将有利于提高广大气象从业者的业务科研水平,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淮河流域防灾减灾。 (作者 安徽省气象学会 刘忠平 摄影 许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