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安徽企业100强全省视频发布会隆重召开
省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周本立,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和省经信委、省企联负责同志,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经信委、各市企联负责同志,全省百强企业代表,各新闻媒体记者,共300余人参加了视频发布会。省经信委副主任吴韦人主持发布会。省企联常务副会长梁热宣读了皖经信综合函〔2013〕869号文件,发布了“2013安徽企业100强”排行榜名单。省企联副会长任兆祥对“2013安徽企业100强”申报排序做了综述报告。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发表讲话。
今年百强排行榜表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年营业收入1065.3亿元蝉联百强首位。马钢(集团)控股公司和淮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年营业收入818.47亿元和728.17亿元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池州安徽龙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年营业收入22.99亿元首次进入榜单,名列第100位。本届上榜的100家企业,与上届相比有三点可喜的变化。一是百强企业上榜门槛提高。上榜门槛由上年21.07亿元增加到今年的22.99亿元,净增1.92亿元,提高了9.11%。自2005年排序以来上榜门槛由10.3亿元跃升到今年22.99亿元,逐年提髙反映了我省大企业、大集团做大做强的步伐和快速成长的过程。二是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髙涨。本届百强企业有107家企业申报。其中营业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的大企业30家。值得一提的是,中铁四局集团公司(391.5亿元)、安徽中烟工业公司(283.1亿元)、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91.5亿元)、合肥宝龙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9.2亿元)、湖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5.6亿元)、康佳电子有限公司(25.6亿元)、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25.1亿元)、正大源饲料集团公司(23.1亿元)、龙云建设投资集团公司(22.9亿元)等9家企业,今年都是第一次参加申报,第一次荣登省百强企业排行榜,为安徽百强企业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三是百强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13安徽企业100强连续二年突破了万亿元目标,营业收入近1.30万亿元;百强企业总资产连续三年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68万亿元;百强企业实现净利润连续三年超300亿元大关,达到390亿元;百强企业连续三年纳税超500亿元,达到826.5亿元,增幅达31.12%,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7.31%,巳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在讲话中,向入围2013年安徽百强企业表示诚挚的祝贺。他指出,百强企业是安徽经济发展的脊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百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今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近1.3万亿元,占全省营业收入的34.7%,连续二年突破了万亿目标,是2008年的2.4倍,13家企业荣入中国500强。二是百强企业是创利增收的主力军。百强企业净利润连续三年超300亿元,是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26.5%,纳税额连续三年超500亿元。三是百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领头雁。78家百强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69.35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79%,高于全省工业企业1.07个百分点。四是百强企业实现全省各地市的全覆盖。全省16个地市都有企业入围百强。五是新兴行业企业成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今年合肥京东方、宝龙达信息科技等多家新兴行业企业入围百强且营业收入增长分别是64.7%、106.2%,成绩突出。
牛弩韬分析我省当前工业经济形势,概括为“三大亮点”:民营经济贡献大、新增企业贡献大、新兴产业贡献大;“二个上升”:资金占用上升、经营成本上升;“三个下降”:产销率下降、产品价格下降、技改投资下降。他要求:1、百强企业要成为引领发展的先锋。要从制定科学发展战略规划、培养优秀人才队伍、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入手,把做大做强、引领发展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2、百强企业要成为开拓创新的典范。企业要着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标准和品牌建设、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从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百强企业要成为改革进取的标兵。百强企业要着眼长期发展,善于把握政策导向,抓住机遇结合实际,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造步伐,积极审慎地实施战略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要放眼全球“走出去”,坚定做大事、创大业的信心决心,组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打造“皖字号”企业航母,提高产业集中度。4、百强企业要成为勇于担当的楷模。百强企业一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履行社会义务,关注民生,多行义举,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的劳资关系,塑造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二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在技术改造,信息技术应用,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三要发挥龙头带龙尾的效用,利用资本、技术、品牌、信誉、渠道、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引领和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牛弩韬特别强调,各市、县(区)经信委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全社会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引导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工业和信息化集中,形成“工业强省、强市、强县(区)的”浓厚氛围。要牢固树立“工业强省、创业富民、两化融合、创新驱动”的工作理念,践行“企业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进一步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努力为“三个强省”建设作出应有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