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在合肥市召开了第二届第五次理事会会议。会议由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龙念主持。基金会理事8人,实到7人,1人因病请假做书面发言;监事2人,实到2人。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诸伟奇副理事长所做的《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方无监事所做的《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财务收支情况报告》。会议审议了第二届理事会提出的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监事建议名单,选举出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监事,一致选举杜诚同志为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聘请龙念同志为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秦德文同志为第三届理事会顾问。会上,杜诚、秦德文同志就有关问题作了讲话。省社科联副主席洪永平、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张亚平出席会议并致辞,致辞中对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成绩予以肯定和赞扬,对基金会如期换届和新一届理事会的组成表示热烈祝贺,对基金会今后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会议回顾了1989年省政府批准成立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以来所做的工作,对在基金会创建和发展历程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魏心一、崔剑晓、龙念等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安徽大学、省古籍办及社会各界对基金会各个阶段工作的关心、支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与会同志的意见,本基金会届次界定如下:1989年10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政秘[89]185号)批复同意成立的基金会,为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2007年3月由省民政厅(皖民许准字[2007]15号)登记成立的基金会,为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2012年4月由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选举组成的基金会,为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
会议总结并充分肯定了第二届理事会五年来的工作:(一)选择重点项目,资助古籍出版。五年来,本基金会共资助黄山书社、安徽大学出版社35.7万元,出版了古籍整理研究类图书11种33册1000万字,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称誉,其中《戴震全书》(修订本,7卷)获安徽省政府图书出版类一等奖和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二)设立“安徽省高校古籍整理优秀研究生奖”,每年奖励17名涉古专业研究生,每人奖金3000元,目前已在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校实施。(三)参与国务院批准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编纂工作。本会承担其中的《古籍目录分典》的编纂和审稿工作。(四)参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方以智全书》的编纂工作。(五)参与我省古籍整理出版“十二五”规划讨论和国家重点图书的编纂、审定工作。(六)确保基金安全,努力增加收益。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基金会已使最初的90多万元本金,增值为目前的310多万元,并购置办公用房一套。(七)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制定了《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工作制度》、《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项目资助评审试行办法》和《安徽省高校古籍整理优秀研究生奖奖励试行办法》。每年年检合格。
会议要求,新一届理事会要进一步加强基金会自身建设,促进和有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并加强宣传;要进一步规范运作,努力完成章程所规定的公益业务,尤其做好每年古籍整理出版项目资助和我省高校古籍整理优秀研究生奖励这两项主体工作;要进一步发挥本基金会学术优势,完成国家和我省的有关社科项目,积极组织或参与我省古籍整理学术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严格执行《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高度的责任心审慎处理基金会的每一笔资金,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鉴于本基金会现有理事人数较少,为更好地开展工作,会议建议,对理事会成员应有所增加。
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等重要内容;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的最新指示(2012年3月22日致函中华书局)。会议认为,今后的五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五年,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的征程的五年。其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将迎来新的高潮,作为一个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性、学术性民间社会组织,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会,新一届理事会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理安徽典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