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组织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组织风采

承上启下,再续辉煌——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2018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日期:2018-12-21 浏览:

为了推动我省比较文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促进省内相关领域学者的交流与沟通,由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和安徽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换届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2月15日在安徽大学胜利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中外文学对‘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来自国内比较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兄弟学会代表及省内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济济一堂,共襄盛举。

开幕式由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前任会长、安徽大学文学院的吴家荣教授主持,安徽大学副校长薛照明教授做出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安徽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詹全旺教授、安徽农业大学王玉明教授分别代表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省外文学会致辞,祝贺会议的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了扬州大学的姚文放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周敏教授做主题发言,他们的发言题目分别为:“‘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之辨:法兰克福学派一个关键词的‘症候解读’”和“从多元文化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姚文放教授从德语、英语中的Culture Industry概念出发辨析了“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一字之差、两种翻译背后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在充分阐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概念的批判意义的同时,用“症候解读”的方法揭示了其理论中偏狭、过激的一面,指出应当看到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中积极、正能量的一面,给予充分的估量和积极的倡扬。周敏教授以“从多元文化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做了第二场主题发言,她系统梳理了多元文化主义的缘起、发展和困境——肯定了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全球化的一个必然产物为文化平等做出的重大贡献,但也对其作为另一种形式的欧洲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周教授阐明了书写、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介绍了方兴未艾的间性文化主义理念,并对共同体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的学术研讨以“中外文学中的‘命运共同体’建构”为主题,设立“比较文化视野中的‘命运共同体’:理论溯源、研究与建构”、“中外文学中的‘命运共同体’的表征与想象”、“‘命运共同体’与民族意识”、“‘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乌托邦文学研究”、“‘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文学研究”等多个分议题。来自省属各高校的38位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发言。分论坛发言人各抒己见,点评人鞭辟入里,主持人妙语连珠,现场气氛轻松融洽,活跃热烈。

本次大会还进行了换届选举,会议通过选举产生了学会新一届领导人;闭幕式上新任会长戚涛教授和新任秘书长许庆红教授肯定了学会在过去三十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展望未来,致力于为安徽省比较文学研究和教学事业的发展搭桥铺路,与省内比较文学同仁携手共创新的辉煌。(文:许庆红、郑忆寒、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