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2019年的尾巴,开启一段细胞之旅!
绿苑社区第十期“香樟”科普公益讲坛——“我是未来科学家”
走进人类细胞世界,感知神奇细胞科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据了解,人体由40万亿到60万亿个细胞组成。
那么,组成人体的细胞又有哪些种类呢?
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呢,又有哪些不同呢?
如果把细胞当成一个整体,它又由哪几部分构成呢?
多数细胞皆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看不见的细胞从何而来?
细胞如何组织成身体?
身体健康的维持与细胞有何关系?
细胞和细胞之间如何交流?
今天我们从最初的人体细胞开始,谈谈关于身体的那些“小”事。
在2019年的尾巴,28号周六9:30和平路街道绿苑社居委(二楼电影院)迎来了一群活泼机灵的小小雏鹰志愿者,他们和家长们一同走进由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和绿苑社区党委共同举办的绿苑社区第十期“香樟”科普公益讲坛——“我是未来科学家”现场。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计永胜副教授带领小雏鹰一起探究神奇的细胞世界,共同了解我们身体的微观结构。
计永胜副教授,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理事,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癌症中心博士后,知名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专栏作者。现就职于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为了调动小雏鹰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细胞,理解那些从未接触过的科学奥秘,计永胜博士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制作了具有卡通形象的PPT课件,由浅入深的向小雏鹰进行演示和介绍。计永胜博士通过幽默风趣而不失专业的语言将细胞的结构类比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向小雏鹰介绍了细胞内精彩的生命过程。
小雏鹰志愿者张謦蕴表示,初次接触到了生命科学中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细胞,知道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名称和作用,更通过老师形象地用战士打坏人的场景理解了白细胞对我们身体的保护作用。
本次活动不仅让小雏鹰志愿者近距离接触细胞科学,更开阔了大家的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细胞的世界学生现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但是相信通过这次体验会让小雏鹰志愿者记忆深刻,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据悉,为贯彻“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科普进社区“最后一公里”落地应用,提升和平街道居民科学素养、把优质科普内容精准覆盖到社区家庭用户,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文化氛围。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和平路街道绿苑社区党委联合开展和平路街道绿苑社区“香樟”科普公益系列活动,活动已经连续开展十期,受益社区居民和小雏鹰志愿者已经超过千人。(文/黄厚辰 图/李玮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