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茶叶行业协会(学会)、各会员及有关单位:
安徽省现有茶园面积约300万亩,早茶主要以乌牛早、舒茶早等早熟品种为主,现已立春,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将会迎来部分开园和全面开采。据历年春茶开采期的统计,乌牛早茶一般在2月底3月初(黄山市歙县南部),舒茶早在3月中旬开采。其他品种在3月底也将陆续开园上市。虽然离开采还有一段时间,但茶园管理和各项生产加工准备工作已刻不容缓。
目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做好顺利复工生产的关键时间节点,在全面抓好疫情防控保护,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前提下,复工的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要遵守有关的规定要求,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多措并举,以求在重点保证茶农、茶商等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条件下,共克时艰,确保春茶生产、购销等工作稳中有序展开。
一、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
1、利用网络、手机、电视新闻等渠道及时了解疫情信息、气象信息和产业动态,做好茶叶气象与疫情应策新情况新动态信息的上传下达并及时、正确发布。加强茶企与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及社团组织的信息交流沟通。
2、做好企业办公区域、厂房及生产设备维护与消毒,提前整理好生产车间内卫生,做到通风透气,整洁有序。坚持定期消毒、杀菌,做好档案记录。
3、及时添置生产所需的各类物资,为疫情过后的生产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茶厂水源、采茶工具的清洁,厂区做好与家禽家畜的有效隔离。茶企需配备测温枪、酒精、84消毒液、洗手液、肥皂等卫生用品以及口罩、手套、雨衣、雨靴、工作服等必要的劳保用品。
二、做好茶园管理准备工作
1、与往年采茶工输入地经纪人保持联系,做好信息沟通,以便疫情过后及时解决采茶用工不足的问题。组织本地因疫情耽搁未外出打工的、身体健康的男女劳动力临时从事采茶和茶叶加工工作,做好采茶人员培训。每次开工前做好体温检测、带好口罩等防护,多人在同一区块采摘时,尽量保持距离,避免扎堆采摘。采茶用工应以利用当地人员分散采摘为主。
2、做好茶园清理,杂草清除后集中处理、侧枝修剪、排除积水,保持茶园通透、地面干燥。根据品种和当地采摘工情况暂缓或减少使用催芽肥、生长调节剂等补充性养分,保持自然生长状态,错开采摘高峰期。
3、做好因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而不能及时采摘的鲜叶留养,以免造成浪费。考虑到今年采茶工短缺几乎已成定局,为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适当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名优茶生产,扩大中低档茶叶生产;适度减少绿茶生产,增加适销对路茶叶的生产;建议茶园基础条件好、配备有采茶机的基地,增加机械化采摘比例,稳定和保障全年收益。
三、适时恢复安全加工生产
1、对于做好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管控的企业积极向所在地主管部门申请,尽快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茶叶鲜叶收购点、茶叶交易市场、茶叶专卖店、茶馆、茶旅文化经营场所等单位,应遵循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得到允许后再行开市开门复工。
2、组织好茶叶加工安全生产。茶鲜叶及时进厂加工,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要求执行,加工全过程应规范操作程序,以一人承担一环节来有效降低人员集聚生产的问题。尽量使用自动智能加工设备和加工流水线作业,合理分配产能,减少茶厂用工数量。视原料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茶类结构,错开茶类加工时段。
3、引导推广机采新模式。鉴于今年采茶工短缺问题突出的预测,为提高下树率、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可引导对备有采茶机的茶企与大户,前期采用“跑马采”,中、后期适度留养,以稳定和保障生产收益。引导组建机采服务和代加工服务中介组织,开展第三方应急性、常规性茶叶生产服务,以保障有效的机采和加工能力。
四、创新茶叶时尚营销模式
1、通过建立微信群等自媒体手段建立茶叶鲜叶交易信息沟通,做好茶叶鲜叶的就地就近消化工作,建议采取加工企业与农户点对点对接、订单收购茶叶鲜叶、或委托加工企业代加工等方式,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2、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及茶叶经销商要利用信息网络现代物流手段,嫁接淘宝网、京东、茶叶商城、迎客松茶网等线上交易平台,加大电商销售力度,引导消费者多喝茶。
3、关注新的短视频(抖音、快手、网红)和直播平台(淘宝直播)卖货,通过线上线下名茶拍卖平台促进茶叶销售,为各地茶商不便前往茶区实地采购解决后顾之忧,为茶农、茶叶专业合作社扩大销售做好服务。
五、大力推进茶叶外销出口
1、保持与国外客户的紧密联系,多向客户传递积极信号,增强客户的采购信心,使原有国际市场不滑坡,并力争拓宽新市场。
2、提前考虑出口大宗茶原料夏秋茶的采摘事宜,创造条件实行机采+色选方案,减少人工聚集,确保出口茶货源的数量和质量。
3、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对接2020迪拜世博会,参加国际茶叶食品展,抓住东盟,放眼世界,千方百计破解出口困局,保持和扩大徽茶出口,确保我省茶叶产销平衡,从而稳定茶农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
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
2020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