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组织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组织风采

善星志愿者让这个城市更温暖

日期:2020-03-26 浏览:

蚌埠市善星公益协会是一支享誉珠城的志愿服务团队,在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重任,默默奉献,践行了志愿服务精神,让党徽在抗疫一线熠熠生辉,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抗疫战歌。

群雁高飞头雁领

作为善星公益协会会长的梁锐,用不可阻挡的锐气和勇气感动了很多人。他是一位个体经营者和家中的顶梁柱,在生意和公益面前,他将大多数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上,带领团队把公益慈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做成了示范样板。协会所在的上级党组织蚌埠市蚌山区雪华乡党工委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当天中午,他组织召开微信视频会议,迅速招募了8名志愿者,进行线上培训,下午两点半,就将人员安排到岗。第一时间牵头发出33家社会组织要求参加防控疫情战斗的倡议书,第一时间开展线上宣传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朋友圈等,宣传防疫知识,呼吁大家不信谣,不传谣,配合社区做好群众性宣传。为了加强志愿者的防护,他把自己家里的口罩全部捐献出来。

随着疫情的不断加重,梁会长身上的担子也更加沉重,从任务受领到生活保障,从防护物品筹集到随时应对意外,从家人是否支持到任务所承担的风险,无时无刻都揪着心。尤其是每个人的安全问题,大家每天在一起执行任务,属于密切接触群体,一人有事,极易全军覆没,当一位党员志愿者因受凉出现咳嗽症状,一到医院就立即被隔离观察,一连数天,梁会长吃不好,睡不好。当那位志愿者第一时间告诉他是普通感冒的消息后,他才饱含泪水吃下一口热饭。梁会长既是领头雁,更是排头兵,以身作则,冲在前面。每天的每个岗位都有他的身影,处理突发情况更是如此。龙湖轩小区有1户确诊患者,按照规定封闭整个单元,该单元有99户人家,日常生活用品要送上门,社区大部分都是女同志,梁会长带领志愿者去超市分装打包,肩扛手拎把所有生活物资送到小区楼下,使隔离居民衣食无忧。

聚是一团火

协会秘书长沙启娟从一家国企单位退休后,本能够在家享福过舒服日子,但她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总想着要为社会多做贡献。她从善星协会找到了新的人生平台,也把家抛在一边,连母亲摔伤卧床也无瑕坚持照料。作为秘书长,她和会长一样,事情最多,工作最累。她经手的事情样样过硬:讲党性,有担当,负责日常党建工作,基础扎实,亮点很多,得到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多才多艺,工作勤奋,擅长新闻采编,加班加点把工作情况写成稿件让伙伴分享工作成果。尤其是关键时刻不畏艰险,挺身而出。蚌埠市慈善总会担负的皖北地区肺癌和白血病等患者赠送药品的发放任务,因系高危岗位,其他人员都换了好几茬,只有她一直坚持下来。疫情期间,需要与前来领药的患者联系有关领药事宜,主管部门负责人考虑到疫情的危险,打电话与她商量,希望能前往市第八人民医院开展联系工作。她最初想到疫情爆发厉害,会遭遇不测。但想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责任,断然决定承担下来。药品发放工作中,她一方面要壮着胆量出入医院最危险的区域。没有防护物品,她设法自行购买。另一方面,要不断地与特殊病人近距离接触。她与病人彼此都有顾虑,担心被对方感染。但每次都坚定地面对,一直在忐忑不安的担心中坚持到现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其他党员和志愿者纷纷响应,奋勇当先,积极投身到抗疫防控第一线。老党员周玉玲今年62岁了,超过了协会规定的防控志愿服务年龄。她在偶然中遇到梁会长、沙秘书长这样的组织者以后,铁了心地要跟大家一起干。几位女党员要求参加疫情防控任务,家人强烈反对,苦苦劝说,她们也都是一个声音:我是组织上的人,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有的说:特殊时期参加防控,是党组织的规定,必须去!她们的家人平时也知道她们的党员身份,却从未认真体会到特殊时期党员身份的特殊内涵。家人不再劝说了,由反对到理解再到支持,时间很短,过程也十分简单,但共产党员的身份却变得更加庄严神圣。

疫情期间,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担负5个小区、1个农贸菜场的出入口防控任务。接下任务后,大家以把好关口为天职,在小区贴挂标语横幅,每天负责为进出小区、菜场的居民测量体温,进行信息登记,办出入证等。一些居民在家封闭时间久了,找种种理由要出小区,他们一方面严把关口,一方面有情操作。一个从武汉回蚌埠的年轻男子以家中没有生活物品为由,要强行出门。志愿者积极协调社区,帮助代买物品主动送上门。一些老年人不喜欢戴口罩在小区聚集,他们主动上前劝导。遇到车辆强行进入的,他们也是反复耐心劝说,直到对方服从为止。一位老大爷说自己饿了,要出门买馍,为了不让老人出门,一位志愿者将自己做晚餐的馍送给那位老大爷。在与社区居民打交道的日子里,他们还将在日常项目"爱与陪伴"的专业服务中所秉持的"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的理念运用到抗疫现场。共产党员、安徽好人陈进军遇到一位老大妈来拿儿子送的米,她儿子不住这个小区进不去,大妈拎不动大米,她儿子要进小区送米,按照规定不让进。陈进军对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来把米送到你妈妈家。老人的儿子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谢谢。还说:亲戚都不敢进门,你能帮忙把米送回家,志愿者真是做实事的。"一位大姐骑共享单车采购不少菜回家,按照规定,共享单车不得进入小区,陈进军说你把单车放在门口,我来帮你拎。于是,陈进军帮助那位大姐把菜送进小区,还坐电梯一直送到家门口。那个大姐连声称谢,他摆摆手说没关系。一桩桩细微入心的小事让社区居民大为感动,称他们是"大爷大妈的贴心人。"有的则说,要不是看到你们这么辛苦,我们才不会这么听话。

   

如火一样的热情,激发了善星人的工作激情和服务他人的真情

2月中下旬,是疫情最关键的阶段,善星公益协会又接到蚌埠市民政局一项新任务,前往蚌埠高铁南站参加疫情防控。高铁南站作为本市与外地人员交汇的出入口,人员流动量大,情况复杂,具有危险性。在接到任务后,梁锐会长二话没说,在进行现场考察后随即安排人员前往执行防控任务。当时正值倒春寒,又遇到一场降雪降温,高铁站出站口四周空旷,天气格外寒冷。防控人员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到夜里十一点最后一班车,每天都要在寒风中为出站人员健康登记,帮助拿行李,还要应对随时出现的意外。志愿者年玉彪两次遇到外地来蚌健康问题人员,近距离接着健康信息采集,成功规劝旅客,最后被120急救车接走,接受隔离。

这是一支以爱为魂的团队,爱是每个人心中闪亮的明灯。大家心向光明,爱党,爱国家,爱社会,爱协会,也爱身边的伙伴。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方恭民老家是上海人,一直把协会当作自己的家,从早到晚都守在这个""里。他在电话中叮嘱远在上海的女儿:我在做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出现意外,都是我自己负责,与他人没有任何关系。一位志愿者在铁路上工作,上班时只有普通口罩,大家在一线深感不安全,想办法省下仅有的几只N95口罩、护目镜,让伙伴放心地去上班。一位党员志愿者接连防控6天,被倒春寒吹感冒了。特殊时期,感冒成了敏感问题,当她去医院看病时,立即被隔离观察,大家都被她的身体所揪心,当她被医生确诊是普通肺炎,需要转入普通病房,但需要个人承担全部的医疗费用。由于家庭困难,大家一方面感到万幸,一方面连夜捐献1万多块钱,为她解决燃眉之急。在抗疫战线上,他们不仅相互体谅,相互爱护,当看到同样战斗在一线的社区人员、公安干警,物业人员等等遇到困难时,也及时送上援助之手,将友爱传到更大的范围。

善星公益协会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有一部分是女同志,有的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有的是年过花甲的老奶奶,连日来,大家在抗疫一线不停地奔波,也不断遇到各种难关。一是亲情关,家人担心她们出现意外,她们也害怕影响家人,往往在执行任务后,怕与家人接触,悄悄自我隔离。有的根本不敢向家人透露实情,"编造"善意的"谎言",面对家人的疑问,她们说自己在单位上班,一切都是好好的。二是心理关,疫情期间,他们无可避免地要走向高危地带,接触高危人群,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自我调节,相互抱团取暖。三是生活关,吃饭不准点,一箱一箱的方便面成了他们一连数日的主食。有的肠胃不好,她们一边吃药,一边继续吃方便面充饥。遇到雨雪天气,她们仅仅以单薄的一次性雨披遮风挡雨。

就是这样,善星公益协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历练,让蚌埠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更温暖、更充满了善的力量。(蚌埠市殡仪馆党委书记、蚌埠市善星公益协会党建指导员:魏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