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7月21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印象最深的是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各类市场主体的存在,才有了滋养我们商会变革发展的土壤。
2002年,安徽省浙江商会作为安徽省首家异地商会登记成立,从此在安徽创业和从各地转入安徽发展的浙商们有了自己的家。经过近20年发展,商会已是安徽省首批5A级社会组织,指导联系在皖35个市、县兄弟商会,拥有近万家会员企业,联系服务近40万在皖浙商。会员企业遍布各行各业,企业年利税超亿元,直接形成就业岗位上百万个,直接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回报社会年捐赠超千万元。
一、奉献爱心,众志成城抗疫情
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商会第一时间向全体在皖浙商发出了《抗击疫情奉献爱心倡议书》,号召大家大力弘扬“扶危济困、大爱无疆”的浙商精神,根据疫区的实际需求,捐款捐物,筹集医疗物资,全力支援抗击疫情各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商会会员企业累计捐款捐物3855万元。会员企业们的积极作为入选《“浙商抗疫”优秀案例汇编》。
二、党建工作引领有方向
党建引领,提升文化认同,让浙商精神不断传承和发展。会长企业安徽宝业集团荣获“安徽省首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首批省级优秀“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会长企业通过与商会搭建党建论坛等工作交流平台,有序有力、有声有色地工作与活动,促进会员企业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引领企业听党话、跟党走。坚持“抓党建、聚党魂、夯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为商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三、有高度、有温度地服务会员企业
面对新冠疫情,很多企业受到直接影响,商会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作用。走访会员,掌握情况,排忧解难,并在网站、公众号开辟“众志成城战疫情,精准对接送政策”专栏,及时传达政府针对企业的相关规定和政策文件,加强对会员企业的宣传和引导,了解企业困难,反映企业诉求,协助政企沟通交流,帮助会员企业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持续营造“娘家”气氛,密切与工商联职能部门联系,有重点地组织会员企业进行线上线下各类培训,真正为会员企业务实服务。让会员企业觉得商会是一个家,有关怀、有温暖。
四、勇担社会责任,精准扶贫
积极参加安徽省民政厅的“百社进百村”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会长积极带头,多次前往临泉县调研考察并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慰问。同时根据村里的人居环境以及出行困难等实际情况,陆续捐赠40万元,对村里的入户道路进行硬化改进,提升基础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助建美丽临泉。
五、参与国家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新发展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浙商要在其中率先垂范,发挥作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县域科技发展示范点的建设。我会积极参加“天下浙商家乡行——走进嘉善”活动,探索浙商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新途径,全面强化广大浙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促进浙商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六、“凝聚商会力量、服务在皖浙商”大走访大调研全面开展
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在皖各兄弟商会之间的互通互联,更好的服务在皖浙商。了解在皖浙商企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倾听会员诉求,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从2020年4月开始,秘书处对安徽省内35个市、县的兄弟商会进行全面走访调研:一是调研各兄弟商会及会员发展情况;二是宣传贯彻皖、浙两省政府政策,引导会员参加“天下浙商家乡行”系列活动;三是听取各兄弟商会对省浙江商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会员企业的服务需求;四是听取关于对品牌商会建设“浙商青蓝接力工程”的意见,听取对商会更好发展的建议。每一次走访中,都深入会员重点企业了解复工复产等情况,并与当地党政领导座谈交流。
今年以来,商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逐步去破解。如:
如何整合各类资源,为商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商会的作用如何发挥?
商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如何去激发?
建议:
各级领导要进一步重视商会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活动,搭建有效的政企、政会沟通合作平台,帮助会员畅通与政府直接对话渠道。
完善各项规范性文件及制度,使商会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强公信力和生命力。
积极推动商会参政议政,为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建言献策。